美文网首页
读《我的图画书论》——语言·民间故事与传说

读《我的图画书论》——语言·民间故事与传说

作者: 壳壳老师与胡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00:31 被阅读0次

    《我的图画书论》是日本松居直先生的作品。从“我的”一词就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私人性的关于图画书论的书籍。书中的观点源于松居直先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写作风格上,它也很有特点,观点散落其中。读完还算容易,但如果不去思考就会让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

    其中,关于“语言”,松居直先生有很多论述。比如有“语言体验”,“图画书的语言”“语言与意象”……确实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要素——语言很重要,但也最难厘清。在论述语言与意象中,松居直着重思考了民间故事和传说。结合实践经验和松居直的观点,我做了些许思考……

    图片发自网络

    松居直在论述图画书的好坏时,他对图画书的语言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图画书的好坏,取决于图画书中有多少丰富的语言,有多少富有内涵的存在感的语言,有多少读者和听者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语言。”

    就民间故事和传说,我试着找过一些的书籍,但每次读都无法进入,有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但回忆起儿时爷爷奶奶给我讲述的民间故事,却有着一种愉快并温暖的体验。这是怎么回事?我想是因为我对语言的把握不到位。

    图片发自壳壳老师

    好的图画书,第一就是有丰富的语言。我们知道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传承,最初形式是口耳相传,由上一辈人传给下一辈人,采用标准话或者方言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的方式,就会让孩子有丰富的语言体验。从松居直的语言质地观点来看,倾听传说故事的语言是文学性质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能给孩子独特的语言体验,同时文学的诗性的语言体验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发展程度。这也是孩子在接受图画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从语言的要素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声音、音调和韵律,口耳相传的讲述还原了语言的本质,孩子能感受到语言本身的快乐。所以松居直说:“阅读图画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出声来朗读。用耳朵听和单纯用眼睛看,两者之间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差异。”由此,给我的启示是阅读民间故事和传说,需要我们去结合图画去讲述,把语言的丰富性挖掘出来。

    好的图画书的第二个标准就是富有内涵和存在感的语言。在我看来,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内涵和存在感的语言得益于讲述者的生活体验。松居直说到:“尝尽人生心酸苦辣的老人们定是带着复杂的想法,以自己的余生不多的潜意识在讲故事,其中饱含着对民间传说故事的共鸣以及对孩子所象征的未来给予期待。所以,老人作为民间传说故事的讲述者,能让孩子们学到不可估量的智慧。”从这一点来看,老人的生活经验让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语言更有内涵和存在感。而缺乏生活经验将会给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讲述大打折扣。这一点给我的思考是作为讲述者的我,一个年轻的教师,如何在讲述传说故事时重新给孩子们这样的生活体验。这要求我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认识不能太随意和简单化,同时它更需要教师提升学识修养,弥补经验的不足。同时需要增加生活体验以及人生积淀去感受逝去的生活。这样才能让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语言具有内涵和存在感。

    好的图画书的第三个标准是有让读者,听者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语言。让孩子产生共鸣,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创作,讲述以及传播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没有文本的时代,民间故事和传说基本上是一个讲述者就有一个版本,故事大体框架差不多,但细节上肯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讲述者在讲述时,会依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述方式和语言的使用。因此可以这么说,民间传说故事讲述者的每一次故事讲述都是对民间故事的一次再创作。由此,要找到让读者、听者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语言,松居直对创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编写传说故事时,创作者要努力用自己的语言述说自己的世界,同时紧扣孩子们的内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建构故事的方法。”那么对讲述者的要求则是深刻体会创作者的意图,同时去关照听者,搭建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共鸣得以产生。另一种是讲述者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同时内化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身体验引发孩子的共鸣。

    图片发自壳壳老师

    《我的图画书论》有许多关于图画书的经典论述,边读边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的图画书论》——语言·民间故事与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ls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