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战友,你为什么会选择加入007呢?你觉得一个这群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你有过良好社群体验的经历吗?你觉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呢?期待你的留言~
“如何让班级活过一年”,这个命题我有两种解读。一是、成员淘汰率在20%以内甚至更低 ;二是、这个班级有生命力,不只停留在约束打卡,能和其他成员互动,由线上链接发展延伸至线下。
我有三个朋友,加入007快一年了,通过了解。他们的淘汰率达到80% 。很多同学可能当时一头脑热加入,加入的目标可能是提升写作能力、记录生活点滴、拓展社交圈、单纯想去南极旅游等等。目标各有各的不同,那为什么中途会选择离开呢?
我想有三大类原因。第一种是自己的设定目标太宽泛,与现实差距大,看不到反馈不想坚持了 ;第二种是这种目标设定的初衷在生活的打压下扭曲变形,失去了原本赋予的意义;第三种,是看到他人临时退缩,从众心理。
针对于第一类人,目标设定遵从SMART法则,给大家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兴趣标签、目标标签组团。这小团人可以相互反馈,当然也希望有一个组织能检查反馈、迭代一些方案。
达成的效果是:清晰自己的目标,并且按照这种目标去执行写作计划。有同频小伙伴点评。同频的小伙伴,要足够专业,所以要有一个筛选机制,也要多宣扬利他价值观。如何激活群内的有才之士,如何能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我认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那怎么做呢?教大家如何写自我介绍、创造机会展示自我,提供链接的机会。针对好的自我介绍,有优秀资源的同学。发动分享会,由志愿者主持活跃气氛。同时,在这7年间整理出本班的人员详尽通讯录(可自愿)。提倡分享,优秀的人不潜水,想要进步的人可以看到进步的发展路径这是初衷。
针对第二种人 ,原本的目标黯然失色,失去原有的意义。我希望这时候有人察觉到他们的心理变化,比如发言没有以前积极了、提交的作业总是延后、创作质量不如之前等等潜在因素,组长、志愿者或者值月生察觉到,能有人热心私聊他,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鼓励。当原有目标失色时,拥抱他们,让他们重新寻找支撑点。
针对第三类人,从众心理选择退出。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目标的不坚定,不清楚这个目标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不管是选择退出还是留下 这是个人的选择。但是每一个离开的人,我希望有一个欢送会。欢送他们的离开,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更重要的,并且需要坚持的事情 ,而不是临阵脱逃,惰性不愿意坚持。希望那些动摇的人看见选择离开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离开,而不盲目跟从。
最后,关于社群运营机制,007淘汰极致非常明确 。也看到绵绵班班组建的值月生轮流制度、小组网格化管理。刚开始运营 ,还没有看到问题。发现大家也都是潜水的比较多。
期待变化迭代,希望自己也有机会为此出一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