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 18 号到今天,我无意中实现了订阅号连续 17 天日更。每篇文章都诚意满满,内容也还算满意。看似一个小成就,我却反复提醒自己:
别提高行动标准!
千万不要追求日更!
我有持续写作的愿景,但当下的行动标准跟“写作”几乎不沾边儿:每天随便写,只要达到 1000 字就算完成,完全没法公开发表。它像是日记、流水账,主题随便、行文随便、篇幅随便,每天涵盖多个主题,许多主题不足百字,或者干脆只有几个短句。
任何决定持续写作并付诸行动的人,都是主动寻求成长的人,共性是习惯于不断拔高自我要求。
求上进是好事,但不切实际地拔高标准,会让自己加速接近放弃。一旦我不再满足于每天私下随便写 1000 字,转而追求每天公开发文,那么我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然后连最基础的每天私下随便写 1000 字也做不到了。
这不是制造焦虑,这是我去年的经验。那时我立志每天语音输入 3000 字,和如今的每天随便写 1000 字一样,都是凌乱琐碎、想到啥就写啥,把闪念、灵感、观点统统收集。开局很不错,很快我就想着该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希望自己每天从 3000 字中梳理出 500 至 1000 字的小短文公开发表。结果就是,发出来的东西自己不满意。公开发文的压力越来越大,后来连每天语音输入 3000 字都不了了之。
公开发表的文章是否令自己满意,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 它写得好不好、透不透,是否言之有物,是否有别于他人 —— 我们的阅读见识高于写作能力,我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评价。我们总是对自己向读者交付的东西产生质量要求。如果设定了日更的目标,为了能做到“日更”而发表了几篇自己不满意的文章,自我怀疑将会生 —— 我们骗不了自己,这将动摇日更这个根本。
心平气和地维持在一个长期可执行的标准上,然后真的做到长期行动。 这并非堕落或自我要求过低,这是在顺应人之本性,让长期行动变得能耗更低,从而真正把笨功夫做扎实了。这也是“微习惯”的哲学,给自己树立一个简单轻松的小目标,让自己产生行动惯性,一旦行动那么有精力就多做些,没精力就轻松做到保底。
如果不信这个邪,你就去搜一下那些喊着日更的个人,文章质量和你自己满意的原创文章相比如何?对方已经做到了多久的日更?那些少得可怜的,真正做到超过一年高质量日更的人,又经历了你可能没能看到的漫长的前期?
我们就在这漫长的前期,养成习惯,积累素材。老老实实地定下一个干脆没机会失败的“每日行动”,扎扎实实地把它几乎不费力地做到 100 天,1000 天。
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拿来写文章。比如我常去翻看这几年陆续攒下的随便写,总能发现:某些话题重复出现,某种困境反复困扰我。把之前写下的碎片归拢到一个文件里,试着列出框架,梳理和写出整篇文章。即便是翻看最近一周,也能发现个别话题是正感兴趣的、有强烈的意愿去思考、搜索或梳理,最终得以拓展成文发布。
因为行动标准的长期可执行,我们几乎不在“写不出来”这件事上耗费能量,于是我们总是有能量去翻看笨功夫攒下来的碎片,这些其貌不扬的土壤,滋养着我们写出更多自己满意的文章。这是无压行动的魅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次想着要向公众交付一篇文章,你便带着空空的脑袋、也没有任何素材库,就那样直接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字,字从哪里来呢?
道理都懂,但践行难。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常常对“行动标准”产生动摇,总想着要不要升级一下,比如每周至少公开发文一篇,又或者每天应该挑选一个主题认真拓展写至少 500 字?如果长期做到,以结果论,自然是猛人一个。如果没做到,也请不要自责。只不过是一不留神就心急了一些,稍早一点拔高了行动标准而已。有勇气重新来过,依然是好汉。
毕竟,持续写作这件事,如果值得做就一定值得长期做。既然值得长期做,就一定可以慢慢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