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链脉搏按:区块链自诞生,就伴随着一个词——token,中文有人将其翻译成通证、代币、通票等。和区块链工程这类硬技术不同,token是区块链软的一面,token机制和区块链技术常常硬软合璧,阴阳交融。
简而言之,在区块链领域,技术解决分布式账本的储存、计算、安全、一致性等问题;而token解决这个账本的记账问题。
但是相比显性的区块链技术,token机制如何设计目前市场分歧巨大。就连什么是属于区块链的token,是否有必要做token都存在争议。8月4日,由中欧商学院创业营创投营协会主办的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线下交流会上,中欧商学院教授龚焱和圆桌嘉宾一起交流如何设计下一代区块链token。

正文:
“如果把你现在的token激励机制作为1.0版,各位有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下一个版本将会是什么?”——这是中欧商学院教授龚焱抛出来的问题。龚焱认为,如何来设计一个合理的机制,激励整个区块链里面各个相关的利益方,对区块链自主运行下去至关重要。
圳链科技的CEO杨杰认为,目前区块链项目的token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像比特币这种是总量恒定,就是通缩的方式;另一种是一定时期内进行增发,也就是通胀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要么结合pow,要么结合pos等共识机制,实现机制激励及分配方式上的演进。目前来看,鉴于区块链项目的早期性,无论是什么样的区块链机制设计,都是需要经历市场考验的。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区块链自带内生激励机制,将强化分布式权益的立场,并实现价值在节点、网络之间的流动。
杨杰说,从圳链科技的研究观察,评价一个激励机制是好还是不好,要看能否克服人性的贪婪。在她看来,她更期望看到的是项目方市值合理归零的团队,和相应的机制设计。
同浩资本总裁、ALLIVE基金会创始人刘琦开正在做一个区块链健康的项目,他也称,激励设置不仅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工作,更是一个穿透人性的工作。
他介绍,他的项目在考虑通证机制的时候,会注意用户和第三方的激励机制。另外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公链正在裂变,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他本人也在思考。
互链脉搏主编曹元认为,目前有些token机制的设计比较粗放,甚至不能称为区块链的token。比如很多项目将积分直接转化成token,其发行机制还是中心化的。曹元说:“token的发放应该是去中心,通过博弈产生的。”现在做得好点的token设计都是博弈的分发机制。但是这仍然不够。
区块链1.0时代,比如比特币,挖矿者相互博弈;区块链2.0时代,因为智能合约的出现,常常出现两个角色博弈的机制。比如部署在以太坊上的迷恋猫,其token分配在宠物猫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博弈。
但区块链3.0阶段,需要应用到实体经济,其参与角色更加多元。一个项目往往有三个以上的角色参与,通证机制的设计要通盘考虑。
曹元认可圳链科技CEO杨杰的观点,下一代区块链token机制,作为项目的创办人,也要参与博弈的过程中,不能拍脑袋说自己拿多少百分比的tok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