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看到辉哥的推文《为何大部分人与「成功」无缘》,其中有一段说到:
大多数人的家庭教育是做个普通人,大多数人的生存哲学也是做个普通人,但其实「做个普通人」几乎是最差的选择,因为很多人跟你想得一样,所以竞争反而更多。相反,我们都认为通往成功的道路很拥挤,后来却发现其实这条路一点都不拥挤。
类似的思路在《异类》这本书中也有提到: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一连串的初始好运气 -- 父母提供的教育和资源、赶上互联网红利期、年轻、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投入。
有人会反驳说,没有实力的人,即使有同样的好运气,也成不了比尔盖茨。但从概率上来说,哪怕同时期全世界有1000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好运气和实力,能够胜出的概率也是1/1000。这个概率比与全球70亿人竞争相比,要高得多。剩下的999人,即使成不了比尔盖茨,也不会差。
按照二八法则来分,成功人士属于少部分、而普通人属于大多数。成功人士当然也会有烦恼,但他们的问题和竞争压力来自于同样是成功人士的那20%,而普通人要面对的是80%的群体。同样在遇到问题时,成功人士需要竞争的对手比普通人少得多、胜率也高得多。
而作为普通人,不仅问题和烦恼的数量,没有因为「不是成功人士」就减少,面临的竞争压力还变得更多。
而且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当我们想要做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连普通人的水准都没达到,导致「阶层下滑」。
所以我一直不太赞同「商人与渔夫」这个经典鸡汤故事的逻辑,因为对于商人来说,钓鱼看海只是他众多人生选择中的一种,随时可以开始或结束,也不会影响到其它生活。而对于渔夫来说,钓鱼看海是他人生选择的全部,一旦收成下降,就会对渔夫的生活产生连锁反应,远没有鸡汤故事里说的那么潇洒。
我们的一个项目经理常说:Always start high, then you'll achieve what you want. If you start from what you want, then you'll probably get nothing. 这句话也刚好可以拿来给这个故事做注解。
做一个更成功的人,并不是做普通人的对立面,也不代表着我们就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正如辉哥所说,我们只要稍微强一点点,就能很好地改变自己、改善家庭、帮到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概率思维
前一篇:
消除偏见,才能遇见更多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