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故事02

作者: 刘小麦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3:20 被阅读4次

早上读故事的时候随手翻到附录《电影名中英文对照》部分,结果郁闷了。自认为阅片无数,却发现书中提到的电影绝大多数没有看过。再仔细看,很多片子都是老电影,90年代后的片子不多,而我熟悉的片子大部分拍自90年代以后。这让我有点怀疑这本书自己能看懂多少,举例的电影都没看过,又是中文译本,有点皱眉头。读这本书的初衷是了解如何写故事,但是这本书的故事是银屏故事。由此看来阅读目标要做出一定的修改,暂且改为以了解电影故事为目标吧。

感觉这几年好莱坞的片子越来越类型化,商业片越来越依靠技术,用炫目的特效吸引观众,比如前些天看的《海王》。看完只是赞叹特效不错,有新意,妮可基德曼没有太老。倒是国产片我越来越喜欢,比如《无名之辈》、《驴得水》,真心喜欢任素汐。

言归正传,说一说今天的阅读心得:

一. 原理和规则

罗伯特在序言中说:《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写剧本要依据原理去写。急于求成、缺少经验的作家才遵从规则;离经叛道、非科班出身的作家破除规则;艺术家则精通形式。

非常同意罗伯特上述的观点,在给小伙伴讲平面设计课的我也提到了原理和规则。规则是前人的总结,理解规则要懂得原理,知道原理,方能破除规则,但是作为新人,我到认为,熟悉规则可以帮助理解原理。

罗伯特说《故事》讲的是普片的形式,而不是公式。他所说的普遍的形式就是“原理”。

二. 如何把故事讲好

两种坏剧本:

1.事无巨细的“个人故事”:呆板地刻画生活,看似真实再现生活,实际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生活,对真实的生活一无所知。

2. “保证商业成功”的剧本:用炫酷的视觉效果刺激观众,与生活完全没有关系

故事必须抽象生活,提取其精华,但有不能成为生活的抽象化,失去实际生活的原味。故事必须想生活,但后不是分毫不差地照搬生活。

3. 知觉力和想象力

两种坏剧本是两个极端,“个人故事”的作者有明锐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对生活细微的感知能力,而善于打造炫目场景的作者,则富于超凡的想象力,两者,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好故事需要两者,缺一不可。

4. 文学天才和故事天才的区别

文学天才的材料是话语,他们可以写出美妙、壮丽的文字;故事天才的材料是生活本身,将生活本身创造性地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富意味的体验经历。

罗伯特说每一部影片的的内核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故事的普遍形式;每一部影片都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再现了这一形式。这种内在的形式虽然变幻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

那就继续跟罗伯特探寻这个”普遍的形式“是什么,也就是剧本原理是什么。

相关文章

  • 20190110 故事02

    早上读故事的时候随手翻到附录《电影名中英文对照》部分,结果郁闷了。自认为阅片无数,却发现书中提到的电影绝大多数没有...

  • test1 - 草稿

    1177 20190110

  • 20190110酒

    20190110酒 坚持写作第120天。

  • Android之ConstraintLayout Demo(20

    Android之ConstraintLayout Demo(20190110) 参考文章:https://www....

  • 20190110

  • 20190110

    今天下班挺早的,从网上买的书到货了,搬回家去,寒假再看。 等我到家发现桌子上没有饭,心想老妈这是坚...

  • 20190110

    我今天听到一个很悲伤的故事,我很难过。自认为自己过的生活很悲剧,可是这个世界真的好黑暗啊,我在阳光下,我看到了什么...

  • 20190110

    这两天看了两场沙龙的内容:①吴霭仪谈“查良镛与金庸”——现实与江湖 ②梁文道谈“在北京看香港”,以及周保松教授的「...

  • 20190110

    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儿子的成绩忽高忽低,我已经没有办法了,昨天他爸爸回来又给他做了一会思想工作,也不知道管用吧,我现...

  • 20190110

    思想:林则徐说过这么一句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交往,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分亏就积一分福。反之,存一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10 故事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u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