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1-07-04 19:41 被阅读0次

    什么是人的一生中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除了工作、生活、享受以及自我实现之外,就是阅读那些各个学科的思想先驱和大师写的,被一般人认为是“无用的”经典书籍。如果没有时间全部通读,也至少要通过百度搜索,或者通过阅读介绍这些大师们的生平与思想的书籍,熟悉这些“无用的”经典书籍作者思想的背景和概要。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些先驱和大师们的思想恰是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如要成为首先具有科学理性思维以及兼收并蓄胸怀的现代人,就需要了解并熟悉人类社会各个学科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理,需要了解并熟悉比如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中的先驱和大师们的思想和精神传承,像佛陀、耶稣、西塞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奥古斯丁、赫拉克利特、孔子、老子、庄子、巴鲁赫·德·斯宾诺莎、乔治·贝克莱、弗朗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杰米利·边沁、约翰·洛克、奥古斯丁、大卫·休谟、伊曼努尔·康德、赫伯特·斯宾塞、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笔名:伏尔泰)、德尼·狄德罗、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让·雅克·卢梭、亚瑟·叔本华、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勃兰特·罗素、费迪南·德·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索伦·阿拜·克尔凯戈尔、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马丁·海德格尔、埃德蒙·柏克、马克斯·韦伯、胡塞尔、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雷蒙·阿隆、卡尔·波普尔、米歇尔·福柯、赫伯特·马尔库塞、雅克·德里达、约翰·杜威、胡适、吉姆·罗杰斯、尤尔根·哈贝马斯、欧几里德、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艾萨克·牛顿、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勒内·笛卡尔、布莱士·帕斯卡、库尔特·哥德尔、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弗朗苏瓦·韦达、华罗庚、波恩哈德·黎曼、阿基米德、尼古拉·哥白尼、伽利略·伽里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波尔、克朗普、詹姆斯·瓦特、特斯拉、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杨振宁、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居里夫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莱特兄弟、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托马斯·潘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亚拉伯罕·马斯洛、亨利·帕格森、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汉娜·阿仑特、安·兰德、罗伯特·诺齐克、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卡尔·门格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翰·纳什、罗纳德·哈里·科斯、道格拉斯·诺斯、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蒙代尔、托马斯·索维尔、詹姆斯·布坎南、曼瑟尔·奥尔森、加里·S·贝克尔、张五常、张维迎和杨小凯等人的深刻思想。

    不管上述杰出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营养,微毒还是有毒,最终就看读者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和判断。重要的是吸取其中有营养的精华,拓宽观察世界的视野,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格局。

    与不同于凡夫俗子的是:这些思想先驱和大师观察分析事物能够深入本质,他们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不为世俗所困,不与红尘同流合污。了解并熟知他们的思想,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一体或者有所创新,就能够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更好地认识他人与社会,比较完整地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社会上的很多人,他们只知道读各类所谓有用的专业书,死啃那些主要用于应付考试、需要死记硬背的教科书,苦读那些教授人际关系,识读人心的“忽悠大师”写的书,生吞那些研究官场套路或致富诀窍的实用书,活剥那些传播阴谋论,教唆阴谋诡计的“小人”培训书,匆匆浏览那些居家装修、布置、烹饪、营养和医疗保健书,却不愿仔细拜读这些“无用的”书。

    书的有用还是无用终究是相对的,有些所谓“有用的”书,实际上仅仅是教给人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雕虫小技。相比之下,那些在无知者看来是“无用的”书,却恰恰充满着对于自然、人、社会与生活运动的深刻感受、领悟、思考与分析,它们恰恰是涉及到自然、人以及社会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底层逻辑,提供人们科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读懂了不但可以让人全面深入了解宇宙、自然、世相与人情,而且能够使人清醒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促使人的科学的三观的建立。也可以用这些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实际问题。

    叔本华曾说:“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往往超出想象,因为他们总是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出类拔萃的、凤毛麟角的思想放着不读,却一门心思地去读那些庸俗不堪的劣质书、有毒的书”。这话可谓一语中的。

    所以,如果读者真正读懂理解上面提到的思想先驱和大师们撰写的无用的书,或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他们的思想精髓的话,除了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维的乐趣”外,还可以在其他“有用”知识的学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这些书籍教会了读者正确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法,指明了他们观察问题的正确角度,开启了他们看待事物的广阔视野,提供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比如归纳法、演绎法、排除法和双盲实验,比如科学就是可证伪等等,同时也能让他们养成边读书边实践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读过许许多多“无用的”书籍的人,如果幸运的话,进入实用知识书籍的殿堂将如入无人之境。

    反之,那些急功近利、故步自封、鼠目寸光却又自命不凡的人,他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所谓的有用的书,并且读的时候还是蜻蜓点水,生吞活剥,不求甚解。这些人因为读书的大方向错了,所以被灌输的教条和结论越多,习得的实用技术越专业越高超,在实践中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大,犯下的错误也就越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做得越多,错的也就越多。这样的人在哪个方面用力越大,他在哪个方面造成的破坏力也就大。

    那么为什么那些无用的书大都是由西方人写就,那些思想大师也大都出自西方呢?王小波在杂文《驴与西方智慧》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让人找到答案:“我觉得西方的智者有一股不管三七二十一,总要把自己往聪明里弄的劲头儿。为了变得聪明,就需要种种知识。不管电磁感应有没有用,我们先知道了再说。换言之,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这是一种兴趣。现代文明的特快列车竟发轫于一种兴趣,说来叫人不能相信,但恐怕真是这样”。

    单单凭着兴趣和好奇思考、写书和读书,往往是既获得生命的快乐,又得到人生的智慧和生活中的实际好处。比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欧几里德几何学是鄙视实用价值的,在希腊时代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到曲线有任何用处,最后到了17世纪伽利略才发现抛物体是沿着抛物线运动,开普勒也发现行星是以椭圆运动的。于是,希腊人出于纯粹爱好理论所做的工作,就一下子变成了解决算术学和天文学的一把钥匙了”。与此相反,在功利的役使下去思考、写书和读书,即使听上去显得务实,甚至冠冕堂皇。但因为当事者求功心切,常常逃脱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歧路,结果往往是强差人意甚至鸡飞蛋打。

                            2021-7-21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用之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wa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