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谁弱谁有理?可能还是未必?

谁弱谁有理?可能还是未必?

作者: 七色糖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8:59 被阅读241次

    前几天闺蜜去游北京,很豪气的给我发来若干旅游靓照。这些靓照中,她着重把在长城的照片单独发给我。我以为她要显摆一下长城壮观,以及她爬上长城豪迈。

    正准备好好打趣她一下,谁知她幽幽的说,上了长城除了感慨它的壮观,首先想到的便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一怔,便玩笑说,该不会是孟姜女哭长城吧?她马上点头如小鸡啄米。

    看着这雄伟的长城,我感慨颇多。

    要说跟长城相关历史事件有很多,而它衍生的故事就更是数不胜数。可是几千年来,人们谈起它的雄伟壮观背后,不能越过的古老故事之一便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这段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一直被人们口口相传,甚至有官方去考证,民间亦有遗址去纪念。考证发现,孟姜女哭的并非我们常指的那段长城,而是齐长城。可即便如此,说起长城,人们还是对起孟姜女的故事乐此不疲的传播。

    孟姜女哭长城,一直能被人们记到现在,传播的作用功不可没,即使人们不懂传播学,却自愿做起了它的使者。然而,什么是传播学?为什么这么一个普通百姓的故事,偏偏可以传扬的这么广泛呢?

    最近,我正好读到了一本关于传播学的好书——《弱传播》,非常受用,也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本看似一本沉重的大部头,可书中作者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单透彻的诠释了传播学的理论。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把理论跟实际联系在一起。把专业的知识简单化,把常见的事例具体化,让理论不再是空空的文字,也让事件不再是偶发的事件,而是理论和事件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有理有据”,“有型有款”的传播哲学课。

    《弱传播》的作者邹振东,历史学博士,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介绍到这,估计很多人已经想到了他的样子,知道了他的身份。

    没错,他就是那个因为在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中,致辞幽默诙谐,意义悠长;语言大胆,发人深省的老教授。而他致辞的经典视频,因为网络播放量累计超过一亿次,邹教授本人也被称为“网红教授”。

    也同样是在那一年,邹教授应邀去美国特拉华大学讲座,以“弱传播理论”成功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选。这一结果,让人们见识到了弱传播的实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弱传播这么厉害?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另外一个概念——舆论。因为舆论是传播的基础,也是传播的媒介。

    “舆论”这个名词虽然出现的很晚,但是其实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了舆论现象。这些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甚至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比如广告宣传是舆论的一种,传播给人们流行的趋势及信息,再比如,新闻播报中也有舆论部分,让人们关注的社会动态的发展时,引导舆论趋势。

    小到百姓的谈资,大到国家的态度,都和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正是舆论的引导,让信息传播的更快更广。因为舆论是聚集并公开表达的,所以它的力量不容小觑。既然是力量就有两面性,这股力量可以是太阳光,让人感沐到它的温暖;也有可能是龙卷风,让人感慨它的迅猛和残暴。但舆论的力量并不是无迹可寻,而是有理可依。

    舆论的弱定理:舆论世界是强肉弱食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的强弱刚好倒置,即:现实中的强者恰恰是舆论中的弱者,舆论的能量朝着有利于现实中弱者的方向运动,故现实中的弱者反而成了舆论中的强者。

    情感律:舆论世界是情胜于理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里,情感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轻规则:在舆论世界里,轻的东西最好传播。现实世界中重要的东西,在舆论世界未必重要;现实世界不重要的东西,在舆论世界可能很重要。

    次理论:舆论世界是主次颠倒的传播世界。主旋律最不容易传播。无论是政治,商业,次主流舆论最容易传播。

    回到开篇那个孟姜女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它符合舆论的弱定理(它的主人公是贫苦百姓,有代入感),情感律(坚贞决绝的寻夫,感情大过天),轻规则(哭的行为,柔弱但是绵长),次理论(专政权重的年代,为一己之私),因为符合这些原则,一个民女寻夫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的传播下来,弱传播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为什么舆论有这些看似倒置的结论呢?其实,这些都是由舆论的特性所决定。因为它的聚集性,公开性,意味着现实中的强势群体必须与弱势群体连接,强者才有存在的价值与道义的力量。

    君不见,传播最广的歌曲中,有“咱当兵的人”而没有“咱当官的人”;有“咱老百姓今个真高兴”而没有“咱当官的人今个真高兴”;有“人民警察之歌”而没有“公安局长之歌”等等。

    舆论世界是争夺关注与争取认同的表面世界。在争夺关注时,强者有优势,但是在争取认同时,强者永远是少数派,不可能得到多数的认同,特别是在舆论冲突中,强者的身份,姿态,价值观都会成为争取认同的障碍

    由此,强弱关系显而易见,弱传播理论已见雏形。但是否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弱传播是弱者的传播呢?难得真的是谁弱谁有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舆论世界真正的强与弱,取决于你是否懂得弱传播。老子的“上善若水”告诉我们,王者并不是真正的弱者,而是善“弱”的强者。弱传播是改变世界的工具,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只有懂得弱传播的人,才能成为舆论世界的真正强者,要知道,上善不是水,而是若水。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弱传播就好比这水,可以成就,亦可以辜负。但掌握好弱传播,就好比调配好这水,是载舟还是覆舟,悉听尊便,或许,还可以煮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弱谁有理?可能还是未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a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