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大儿子儿媳孙孙都回来了,带着喜讯回来了。农家小院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有两件好事,第一件是孙孙获奖,第二件是儿子获奖。
儿子打开手机,在视频上看到,孙孙在台上领奖,身披大彩绸。儿子说把奖品拿回来让奶奶看看,孙孙不同意,这孩子不喜欢炫耀。我想了解其中源尾,但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儿子不掩饰,他给我讲了自己的比赛情况。
今年,我县举行“涉县第二届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先进行开始的一系列比赛,最后进入总决赛。
大会由教体局领导和全县正负校长参加,打分的评委,都是教体局人员。儿子有幸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
胜出一等奖的由教体局局长李军灵为选手颁奖。从右向左颁发,我儿子站在最左边。到他这里,军灵用我村方言说:“不赖昂。”然后站在儿子身边合影,按说,局长应站正中间。军灵不,他要和儿子站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14aebc1dc595995b.jpg)
这里插个小曲,军灵是我的学生,他上小学二年级时,成绩排第二名。我问他将来干什么,他戏言:“我赶上俺小毛驴放驴。”
那时,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将来会成为我县教体局的第一把手。
我教的这个班是个复式班,有三年级、二年级、学前班三个年级。那年,我儿子四岁,不到学前班年龄,我也把他带到学校,给他安排一个座位,和学前小同学坐在一起。他看见别的同学举手抢答问题,自己也习惯性地跟着举手,其实小毛孩不知举手是什么意思,也不会抢答问题。
如今两个孩子都长成了大人,又以颁奖和领奖的方式同时出现在全县的奖台上。我感慨万千。
现在科学发展了,工作人员还把演讲制作成了视频。我老伴不识字,但可以看到儿子在台上的演讲,高兴得不得了,一遍又一遍地打开看,这个视频,看得最多的可能就数老母亲了。
还有个插曲,儿子学历不高,毕业于邯郸特师,现在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和残疾孩子打交道。儿媳是吉林师大毕业,在县高中担任数学课,儿子总觉得低人一头。孙子也溪落他,因为孙孙的成绩不赖,数学一直是全班第一名。
我对儿子说,这一次获全县一等奖,算是提升了一下在家庭中的地位,她娘儿俩不敢再小看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b62b1cb530d3de08.jpg)
我对孙孙说:“你别小看你爸,你奶奶不识字,只能从视频上了解,你又不是不识字,你看看你爸写的诗,会了解得更深入,人有没有本事,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来。你能写出爸爸这样的文字吗?”
在演讲背后的大屏幕上,儿子不但把平时怎样照顾残疾孩放上了,也把这首诗放上去了,这也算个创意,为决赛的成功助了一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b6c9d7d73e9c67a4.jpg)
演讲完走下台了,宝荣伸出大拇指,也用本村方言说:“超尘,不赖昂。”
刚坐到座位上,前排一个女的,扭后来说:“不愧是李老师的公子。”原来是宝贤,她曾在我校任教,对我们爷俩都熟悉。
我在思考,儿子这次∴∴比赛为什么能成功?
想起了齐帆齐老师在我的散文集《序》里的一段话:
阅读和写作对于学生是越来越重要,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孩子长大一定错不了。未来很多行业加上会写,必定能更好地发展,会走得更高更远。
演讲成功于否,和讲稿关系很大。我从演讲中看出一些细节,比如:
一,开头从我的一篇文章谈起,那是一个小学生把布条裤带系成了死结,尿急时解不开,大哭起来。我教了一辈子中学生,从来不用给学生解裤带,这一年教小学,还得给学生解裤带尿尿。稀罕事。儿子说:“父亲认为的稀罕事在我这里像一日三餐一样的平常,”
屏幕上随之映出了怎样招乎残疾孩子上厕所,怎样照顾尿床的孩子,怎样做到家长都做不好的工作。家长是怎样的感激。
二,还有一个细节是,怎样大手把着小手教右手残疾用左手写字的孩子。
……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打动观众打动评委的不是什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能代表自己工作和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日常小事。
写作中的选材才是最重要的。
齐帆齐老师说得好,会写,必定能更好地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