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体系是中国古代的外交体系,发源于西周时期的外邦关系处理,后演化为秦统一后历朝历代的外交制度。王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外交国家向其朝贡,二者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朝贡之外还有贸易,被视为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怀柔恩赏。朝贡关系也因此被称为封贡关系或宗藩关系。朝贡体系在思想上来源于夷夏观和五服理论,是以礼为核心的外交制度。条约体系是近代西方的外交体系,源自于巴伐利亚体系。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开启了海外殖民的进程。对于原有国家用武力打开国门,用条约规范两国关系,获取利益。因此,此种条约体系也被称为殖民体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接了起来,两套体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起初,明清两代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并无冲突,但双方都是在用自己的体系语言和对方打交道。明清两代都视西方国家为藩属国,西方国家却将中国视为平等国家。在马嘎尔尼防华和阿美士德访华时,双方就礼仪问题发生了冲突,这是朝贡体系和条约体系冲突的外在表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被迫卷入了条约体系。但是,两种体系的冲突并未结束。五口通商、租界、反入城运动、公使驻京等问题都是这两种体系冲突的表现,也引起了中国社会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思考。因为有人认为,不平等条约中部分条款在当时被认为是朝贡体系内的正常设置,并不带有屈辱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衙门成立,中国对英法美俄实行了条约体系,对于东亚各国仍实行朝贡体系。后来,原来清朝的藩属国逐渐沦为西方殖民地,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均与此有关。甲午战争后,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朝贡体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是当时世界的两种外交体系,反映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水平。西方崛起,条约体系自然战胜朝贡体系。朝贡贸易不能满足于当时的国际贸易,自然会被瓦解。中国当时没有意识到条约体系的冲击,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仅仅想着维护朝贡体系。这使得中国在外交变局中处于被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都有所体现。中国不想失去藩属国,但也无力解救藩属国。最后,中国只能看着自己和藩属国一步步地卷入条约体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