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山水画长卷,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文化地位足以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媲美。这幅画作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黄公望深厚的笔墨功底和对山水意境的深刻理解。
关于其遭烧毁及残存的故事,发生在明代。收藏此画的吴洪裕极为珍视《富春山居图》,在其弥留之际,决定将此画焚烧以陪葬自己,这是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对于极其珍贵艺术品的一种特殊情感寄托方式。在1650年,当画卷即将被投入火中时,幸得其侄儿吴静庵及时出手相救,但因抢救不及,画卷还是不幸被大火烧断成两段,一部分(起首部分)完全烧毁,另一部分虽得以保存但仍受到严重损坏,形成了后来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两部分。
《剩山图》为画卷前半部分的残余,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无用师卷》则为画卷后半部分且相对完整,原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迁至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部分历经沧桑,各自成为国宝级的艺术珍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艺术的魅力,尽管无法再现原作完整的风貌,但依然深受世人瞩目与敬仰。这个故事也提醒大家,喜欢收藏艺术品的人千万别走火入魔,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但给自己也会给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