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传奇名画“富春山居图”的真容后,才知道黄公望这个名字,也被这幅国宝级的画作所震撼,更知道在这幅画上面所发生的曲折惊险的往事。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浙江行省平江路常熟人氏(1269——1354)五十多岁后专心于山水画属于大器晚成者,与元代山水画家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晚年就在富春江附近的一座山坳中结庐隐居。

有一年青山到杭州旅游,在杭州旅游部门工作的朋友送给我两张旅游景点的门票,我也成了杭州新开发旅游景点的首批游客。景点一共有两处,一处是富春江上的严子陵钓台,一处就是黄公望隐居之地。第二天在武林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有关方面的人员讲话后,在七彩烟雾腾空五彩气球飘飞中三辆大巴车陆续启程。

大巴车开进了庙山坞山脚下的停车场,这里也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然后乘坐电瓶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向着黄公望隐居之所前行。电瓶车穿过蓊郁繁茂的树林和青翠的竹林,遥见山腰处有一座竹篱围绕的一所民居。黄公望隐居之地面积并不大,西侧有一段青砖砌成的围墙与南屋相连,围墙的中段还有一个圆形的门洞,踏上不平整的石阶迎面的三间北屋就是黄公望的居住之所。屋内的摆设极为简陋,都是一些现代仿古的物件,真要是元朝黄公望家中的老物件绝不会流传到现在。
相传黄公望做过书吏之类的小官,后被人诬陷入狱,在狱中接到好友的书信,一句“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的话语令他大受启迪,出狱后年近花甲看破红尘的黄公望云游天下寄情山水,遁入玄门后隐居山林。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黄公望隐居之所,走进了简朴幽静的小院子就等于走进了大师的心灵之地。房舍是简陋的,生活上清苦的,大概所有的隐居清修者都在追求山水田园那种“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境界,简衣素食恬淡闲逸的生活吧。就像大师自己写的诗文“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一水清岭外,千岩绮照中。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
竹海深处的小院并不大方圆不过几百余平方米,地势平缓开阔乃是结庐的理想之处,周围山峦起伏树木繁茂,抬头远望一览群峰豁然开朗,被隐居的黄公望称为“小洞天”,(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说)可见黄公望学道之心坚毅。南楼则是大师读书作画之地,进入南楼陈设素雅书墨飘香,在翰墨的熏染中,你会感受到大师面对着画稿凝神静思,须臾提笔蘸浓墨用灵犀之笔点染富春江山水。历经七载呕心沥血方绘出一副千古山水精品画作,横空出世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的山水风景极佳,一江碧水烟波浩淼,山峦叠翠奇峰峭岩,疏淡白云萦绕山峰,密林删除丽鸟时鸣,都融入到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为了画《富春山居图》走遍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山水水,甚至结草庐于江边观看写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初秋的迷人景色,画面上数十座山峰,一峰一形状,数百棵树木,一树一姿态,流水潺潺云山烟树,沙汀村舍草木华滋,疏密有致跃然纸上。《富春山居图》雄秀苍茫笔意简远,闲逸有致神韵悠然,后人称之为“画中兰亭序”,被誉为中国十大古画之神品也。
壬辰年四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个老北京人的回忆录”

无论您选择赞赏还是转发
对我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