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孩子和父母,永远都有讲不完的话题。这个话题,是源于近期的事情有感而发。
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如何区分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是否有孩子,三招不走眼:
一看头像:头像用孩子的照片或者亲子照;
二看昵称:昵称一水儿的“某某妈妈”:丁丁妈妈、西西妈妈、亮亮妈妈……
三看购物倾向:实体店就不用说了,看朋友圈关注的微商、看每月购物车的物品分类……
是啊,做了妈妈的人,眼里、心里都是娃,至少好东西第一位想到的也是娃(如果你恰好不是,别着急反驳,我说的是大概率)。
育儿论有很多流派和分支,没法说A理论就一定比B理论更胜一筹,即便卢梭、杜威、桑代克、福禄贝尔等也不能说“我的就一定比你的好”。大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取其你认可的拿去用便是了。不需要非得争论我用的方法就一定比你的好。
在大家讨论育儿话题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介绍自己:我是**妈妈/我的孩子是**。
你希望把孩子收拾的干净、整洁,你希望给孩子多一点教育的投入、陪伴和关爱,你希望孩子的爸爸也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你希望老一辈能改变传统、不合时宜的育儿方法和观念……只要对孩子好的,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都希望试一试,对么?
然而,亲爱的,我想问你:你上一次给自己买新衣服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收拾的美美的赴约是什么时候?你为自己的成长投入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的?与先生的最近一次二人世界是在什么场景?
所有这些问题,本质在于:你还有、还会花心思在自己身上吗?
你说:我哪有这个时间啊?再说了,我也没这个心思,尽顾着小家伙了。我无力反驳。
只是我想问:为什么男人就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就满世界只有孩子了?他们的昵称不会叫”某某爸爸“?
且不说另一半会不会审美疲劳,想一想你心心念念的孩子,你在TA那里有美感吗?我想孩子一定能体会到妈妈的爱, 但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有 偏差的:妈妈让我整洁、她自己没有收拾自己;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衣服,妈妈不给自己买衣服;妈妈总是围着我,要求我、教育我……如果我们想引导孩子,我们首先要成为具备那样精神的人。
亲爱滴各位妈妈们,请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你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其他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