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这本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时,就被这小巧的设计所吸引,它放在手上也就一巴掌大。不禁感叹,真的是书如其名呀!还真的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阅读。
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也希望青年人养成读书的习惯,希望他们可以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为以后的人生在闲暇时可以找到寄托你心神的东西。
由此可见,爱阅读的人,即使独处也不会孤单,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毛姆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为了乐趣。如果你仅仅是因为名人推荐就去阅读这本书,而不是带着愉悦的心情享受着去阅读这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就对你是无益的。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一本关于巨匠们的八卦之书。你可以从毛姆的评价中,了解一本书和一个人的生平往事,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背景,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本书及作者的背后故事。
有人评价毛姆毒舌、刻薄,但我在他评价简·奥斯汀时,却感受到了一种对她“偏爱”的感觉。
当别人对简·奥斯汀写给卡桑德拉的书信,觉得没有体现出简·奥斯汀的高尚情节,而只是写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琐事,大感失望时。毛姆则不认同大家的这种看法,他认为这些书信在简·奥斯汀写的时候,肯定是没想到会公开的,再者这些书信是写给卡桑德拉,她当然只会讲述那些卡桑德拉会感兴趣的话题了。
对于那些知名作家的书信集出版,毛姆反而有所怀疑——他们是否在写信时就已经抱着他们批量印刷出版的想法,不然的话,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直接发表在文学杂志的专栏里,一个字都不用改。
对于狄更斯写给朋友的书信,他则批判给朋友的信难道不应该写日常琐事,而是描绘他旅途所见的山川和纪念碑呢?
当大家质疑简·奥斯汀的小说中没有写经历过的历史大事件;当批评家加洛特教授说简·奥斯汀在写故事方面没有什么才能时,毛姆都有他独特的见解,并从不同角度一一为之辨解。
毛姆认为一部作品不管获得了多少批评家的交口赞誉与课堂里的耐心研究,或者多少学者的讲解分析,都不能使他成为经典。唯有读者获得的乐趣和教益,才是一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关键。
毛姆觉得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受大众的喜欢,最大的优点在于可读性。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一页页地翻下去,直到结束为止。当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时,还能和第一次阅读时一样有兴趣的话,那么这就是最有才能的小说家才能做到的。这其实也是侧面的肯定了简·奥斯汀是一位最有才能的小说家。
写在最后: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么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讲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比如《堂吉诃德》、《呼啸山庄》、《红与黑》等等十多个作者及作品的解析。第二部分是“怎样读书才有乐趣”,讲述了关于如何读书、小说、畅销书的见解。第三部分是“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他认为读哲学是很有趣的,世上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对于阅读,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一起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