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出版:译林出版社
作者:上野千鹤子
类型:社 会学
~~~~~~~~~~
“如果某天我的死亡被人发现,我不希望被人们认为是‘孤 独死’。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日 本著名的社会学学者、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她的新书《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告别》的开头写下这句话。
什么是孤独死?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但是上野在书中给出了几个可以鉴别某个人的死亡是否是“孤 独死”的方法。
1.独居者在家中死去;
2.死的时候没有见证人在场;
3.不属于刑 事 案 件;
4.死后超过一定时间才被发现。
只有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被称为“孤独死”。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上野千鹤子不但是一名女性,更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而且她没有伴侣、没有子女,据她所说,她常年都是一个人居住。
按理来说,像她这个年龄,应该是很怕独居才对。可是,上野却在自己的这本《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告别》中指出,她并不害怕独居,相反,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不知道自己到了上野千鹤子这个年龄时,能否像她一样也能享受这种独居生活,但我知道,她在这本书中所表达一系列观点与我以往过去的认知是有很大差距的。
其中有很多都跟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心中那早已根深蒂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
比如:
“老人一定要和家人居住在一起才行吗?”
当然不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独居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其实比跟家人一起居住的那些人还要高。
“老人病情突变时究竟要不要打急救电话?”
不要盲目拨打急救电话。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此刻对家人来说,就是一道“救”或“不救”的选择题。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家人,对老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应该是了解的,如果有治疗的必要,那一定要打急救电话;可如果老人真的已经到了生命垂危时,就没必要了,可以选择把去医院的时间用来和老人好好的做一次告别。
……
初次听到这些观点,或许你会觉得有些“违背常理”,但只要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不管对老一辈,还是年轻一代来说,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