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历史公开课,执教老师是初二年级的马蓉老师,上的是八年级下册的《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堂描述:
1、采访活动:今天教室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年代,同学可以采访一下,他改革开放前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
秦校长:我是60年代出生,经历了吃不饱的生活,到如今物质生活丰富,衣食无忧,还开上了小汽车。
我:我是70后,九十年代,我上班后拥有了一辆宝岛牌自行车,后来骑上了新日牌电动车,如今有一辆大众牌SUV。
闫茜老师:我是80后,家里的电视机发生了变迁,十四英寸黑白电视,到后来的彩色电视,到今天的55英寸的液晶电视。
刘肖洋老师:我是90后,在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之后,我更追求精神生活。
2、归纳概括:
刚才老师们谈到了改革开放前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板块,归纳概括下列图表,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例举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
两位同学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填表。
交流展示:感知社会生活的变化。
3、实物直观展示:老师今天拿出了一些压箱底的东西,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感受一下我的生活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票证展示:鸡蛋票、布票、粮票、纸币等
小人书展示:《抄检大观园》、《智下三秦》、《楚科奇海底的秘密》等。
《绘本》展示:《三国演义》、《恐龙》、《改变世界的发明》等
科技模型展示:和谐号、航模
4、探究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思想观念的改变
科技改变生活
党的领导与重视
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
5、拓展延伸
科技是双刃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环境污染、雾霾天气、智能化的副作用等。
我的评课:
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感知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社会变迁的原因。课堂设计与学生活动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具体表现在:
有情境创设:学生当场采访听课教师,形成互动的良好氛围,教师、学生、听课人都参与进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展示各类实物,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有学科融合:教师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课前画在黑板上的图片,呈现出改革开放前的“三转一响”时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以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可以说是引导学生经历了综合性学习的旅程。
有思维训练:课堂不仅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更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归纳能力、辩证思考都到了彰显。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到理性思考,这个链接点特别到位。
整个课堂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学生呈现出情绪的高涨、智力的振奋,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自豪。
是为好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