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马伯庸先生的小短文《年龄越大,胆子越小》,颇为感触。曾几何时,我还是妈妈怀里撒着娇的小孩子,饿了便说,痛了就哭,不在意父母如何担心。直至大二,有一回与母上闲聊,她抱怨我有一次发的好友动态里流了血的伤口吓得她一夜未眠。另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坏了手机屏,手机只能闻其声无法视其面。我也马虎,听了维修师傅的话撂下手机在修理处便走了。至晚上一个同乡火急火燎地来我们宿舍楼寻我,我才知偏今日下午赶巧母上打来了电话,一打打不通,怕我出了甚事,托尽手段找到我这位老乡,让他来看看我是否无恙。我当时急忙回电话给母亲,一接通便是一阵数落,全然不给我一丝发挥的余地,数落完便絮絮地反复说“还好人没事”,让我委屈之余倍感心酸。后手机拿回开了屏,看到那一百多个未接来电时,这心酸便达到极致,甚至略微的痛。我在外求学,甚远,距我家有两千五百多公里,母亲若是联系不上我,便真的是束手无策、担心至极了。我却马马虎虎地,让她操尽了心。
或许是因此长了“教训”,从那之后,我便有意地不在他们面前显露伤痛了。其实很多时候,苦了难受了病痛了,藏在心里照样做自己的事,不一会儿似乎这些坏东西便自己烟消云散了。正如暗恋一般,藏着,别把它当回事儿,它也就真的便不是事儿了。但是,我还是喜欢向他们抱怨食堂阿姨的手艺、絮絮叨叨我手上一点点小伤口、吐槽借我指甲刀不还的室友等等,免得他们惆怅我大了便不与他们亲近。
18岁还天不怕地不怕、说话只从心里过的人,到20岁似乎真的胆小了些,懂得说话该想着些别人,别扎着人、刺到心。做事也畏缩了,不光顾着自己开心,也担心别人有没有被“牵连”。畏缩了,却好像又仁慈了,懂了些不惊扰世界的法子。
或许,这便是年龄大了换来的好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