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老师讲的课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滕老师像往常一样,带着大家朗读课文,我读着读着,泪流满面。可怜的小女孩,在本该阖家团圆的大年夜,冻死在大街上。老师怎么讲的,我已经不再听。头脑中反反复复的出现着一个念头:小女孩还活着,故事还没有结束呢。年少的我始终不肯相信那个冰冷的结局。
从那以后,我再不喜欢安徒生。也是那时,我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
长大后,读师范,有机会阅读许多的书籍。学校的图书馆很大。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书籍就有单独一层。在那里,我有了和教育家们相遇的机会。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论》;从卢梭的《爱弥儿》到于永正老师的《我怎么教语文》 。一位位教育家在我脑中闪过,留在我心底的便是对教书育人的渴望。 “教师要用50种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而不是要用一种教学方法对待50个孩子。”“没有感情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语文老师要有自信力,一要好学,二要深思,三要力行。” 一句句名言在我心中,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心灵之歌。潍坊薛瑞萍老师撰写的《班级日志》里面,一篇篇生动的教育故事诉说着一线教师的热情和执着,让我明白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教育初心。
初涉教坛,我想用自己的认真和勤奋弥补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但是,还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记得那是学期末的家长会,两位家长小声嘀咕着:这个多音字好像全班都错了。这句话被站在门口的我听见了。这个多音字曾出现在某一篇课文里,但是备课时,我却没有留意到。后来我问了同级部的袁老师。他们班级就没有一个同学出错的。这件事让我惭愧很久。自己在备课和教材研读、知识梳理上,给学生带来了知识漏洞。从那以后,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备课和文本研读上。尤其是到了高年级,每个学期拿到教材后,我会认真研读,努力备好每一堂课。工作多年,我一直秉承“不放弃每有个孩子”的教育信条。积极做好与家长的互通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说实话,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内心躁动的情绪也会变化。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但是,给我最多支持与感动的永远是我背后的家长和学生们。四年级转学就走的徐晨硕同学,到现在为止每年教师节和过年会给我发祝福短信。参加完高考的学生给我汇报她的成绩。上初中的孩子还经常与我联系,我的qq空间里,查看最多的是我的学生。板书比赛,我没有通知任何家长为我拉票。但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却找到我的号码,悄悄地为我拉票。面对这样的家长和学生,我怎能辜负他们?漫漫教学路,只希望自己可以更用心。我希望我可以做得更好。
工作久了,我慢慢懂得忍住寂寞,坚持自己的初心。对于一名老师是多么重要。看看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教师们,他们可能拿不出耀眼的荣誉证书,但是却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出几节公开课,就能证明你教的有多好。更多的是,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做学生成长心灵的引路人。
接手新班,我也要新的班级里传播我的初心。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梦的种子,等待着梦想开花的那一天。而我要做教育事业最美好的事情:守护与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