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87716/b20e41e762d78e5a.jpg)
人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原文是史太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后来,文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人们世世代代的流传中,逐渐成为一条固定下来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现在,这句话多用来形容品行高洁,受人敬仰的教师。
细品这个成语的含义,我懂得了“师者为师亦为范”的道理,懂得了教师“润物无声”的影响力。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师德就是教师的生命,师德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来看看那些为人称颂的优秀教师是怎么做的。
(1)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段话是一位优秀教师的颁奖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在一个高温的季节,她一个人来到郑州,顶着烈日蹬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转悠。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希望学校的300多名孩子有个最简易的“阅览室”。
2002年,师范毕业的她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后来,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一所希望小学。但由于所有学生上学全部免费,为建校她欠下了10余万元的外债,再也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了。但是她说,“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
于是,为让自己的学生有书读,她趁着放麦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钱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开始像收废品一样,沿街回收旧教辅和儿童读物。为了多给孩子们买点书,她的每顿饭只有两个烧饼……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优秀模范教师--李灵,在她的身上,我读懂了“坚守”二字最深沉的含义。
(2)
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盎然的季节,有一名女教师带着她的学生们来到了一片森林中。其实,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们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孩子们接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们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蚁穴竟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
孩子们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她就像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
她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充满爱和美”的教育,它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也就是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这就是一个教师的价值和魅力。
(3)
有这样一个青年,他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走上了特岗教师的岗位。但当他兴致勃勃地走进分配给自己的住室时,屋里破旧、昏暗又凌乱的情景一下子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但很快冷静下来的他,选择了勇敢地留下来。从此,开启了他为期两年以校为家的特岗生活。
首先,他仔细地将住室打扫一遍,然后在墙上糊上一张张干净的报纸。接着,搬来柜子将所有的东西摆放整齐。最后为自己铺一床软软的被褥。将住室装扮一新后,他又着手整理自己的教室,粉刷墙壁,走电铺线,维修水壶,悬挂彩带,贴起一条条座右铭,在他的精心设计和布置下。他的教室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旧貌换新颜,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协调和井然有序。他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新,更是心灵上巨大的冲击。一个还没有成家的大男孩,心思却精细到如此地步,不得不使人惊叹和佩服。
在日后的工作中,他对孩子们的用心更是到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地步。你想不到,他会在早上六点半天还没有亮就去做家访检查孩子的作业;你也想不到,他会为了吸引孩子们阅读而给书柜里摆上各种各样的布娃娃;你更想不到,他会给班里的学生亲手制作像册,将孩子们写过的作业本整整齐齐的收集起来创建历史档案。他的一举一动,都渗透了对学生真真切切的友善与关爱。
他就是美篇博文被转发到爆的河南特岗教师任明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年轻教师最真诚的爱和“用心”。一些女网友甚至在网上隔空喊话:要嫁就嫁这样的十项全能男生!
(4)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我们的教育事业莫不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师,正像那一片片默默奉献的绿叶,悄悄地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这样,“立德树人”这四个字被写入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它与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将“立德”冠之以首,提到了最明显、最重要的位置。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4年的春晚上,一个《扶不扶》的小品曾引起全国人民的热议。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扶与不扶第一次成为一个正正经经的议题被大家放到了桌面上讨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也从侧面反映了“立德”的迫切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品行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孩子们的身上投射出一条条长长的影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不博学,也没有理由不完美!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品学优良的教育精英,才有可能以自己的行动改变我们的世界,影响我们的学生,而无数的先贤大师正像一座座灯塔在指引着我们前进。为人之师,我们需牢记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为师之道;为人之师,我们需牢记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为师之德;为人之师,我们需牢记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本;为人之师,我们需牢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师之心。
什么人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我想,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不是满脑子只想着金钱的人。而是认定目标,不懈努力的人;是立足平凡,心里却装着国家的人。教师们只有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领路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坚信:只有胸中有梦想的老师才能教出真正有魄力的学生。而德育,不仅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心中立起的标杆,更是冲破黑暗,天下太平的希望之所在,它就像弥漫在我们周围的清新空气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