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鹰/文
马子谷【NO.1】
1919年4月,马莲仙(马国霖)和马非百、马子谷 [1] 父子三人同住世谊周方的岳麓山“沩痴寄庐”(新民学会旧址)。隔壁邻居有蔡和森一家人,当时的蔡和森正为筹办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之事在保定奔忙 ,家里有父亲蔡老伯、母亲葛健豪、大哥蔡麓森、大姐蔡庆熙及外甥女刘千昂。毛泽东的母亲也住在此地,毛泽东每星期六或隔两周就回家一次。父子三人与毛泽东甚是投机,经常聚在一起,同坐爱晚亭、同游水陆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马非百后来在北大求学时,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邀请马非百与他一起探讨秦史,还多次在文章中引用马非百的观点和言论。据马非百的《樱宁室日记》记录,马莲仙曾说:“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从之!”
【NO.2】
马非百、马子谷两兄弟参加了“五四运动”,同时参加的邵阳人还有隆回彭述之、孙俍工,邵东匡互生,新宁夏明钢,新邵陈锡、钟巍,邵阳市大祥区雷逸民等;他们不仅参加,而且是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子谷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总干事张国焘、总务干事邓中夏);匡互生,第一个冲进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第一个点火烧赵家楼,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熊熊烈火,他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天安门集会和会后游行的主要策划人、组织者之一,被誉为“五四闯将”;彭述之,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急先锋,邵阳第一个共青团员,1925年时的党内地位仅次于陈独秀,是至今为止党内职务最高的邵阳人;夏明钢在五四前割指血书:“此条约取消之日,为我辈生还之时”!五四当天站在天安门前慷慨陈词,率领学生冲向赵家楼,包围曹汝霖住宅,与匡互生、钟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陈锡,北京大学学生,让匡互生脚踩自己的肩膀跃上窗台进入曹宅,火烧赵家楼。为声援北京“五四运动”,邵东贺民范与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发动“驱张运动”;“五四运动”很快波及邵阳,隆回罗卓云、彭钟泽,武冈欧阳东、邓中宇,新邵李芬,邵阳市大祥区雷瑜等,联合从北京、长沙回来的宝庆籍青年,组织“宝庆学友会”、“爱国十人团”、“宝庆学生联合会”,罢课请愿、宣传演讲、抵制日货;6月18日宝庆各界2000余人举行反日游行、清查日货,将搜出来的50桶日货漂白粉,倒入资江河。
【NO.3】
“五四”以后,马子谷深入工人运动,任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师;1924年由唐山交通大学同学王光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结识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先驱、中共杰出早期领导人王荷波;1926年北伐战争中,由王荷波作为介绍人从团员转为党员。
【NO.4】
1924年辍学,以表兄袁伯杨的关系,到呼和浩特的京绥铁路管理局任职,并按党的决定加入中国国民党。
【NO.5】
1926年北京发生“三 · 一八惨案”,段祺瑞政府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广州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革命中心,马子谷奉命南下,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专员;9月参加北伐,以总政治部工作人员身份随西路军进军福建,在进军途中,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共合作)任命为改组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五人小组成员,攻克福州后,任新组建的省党部委员(主管宣传、妇运、青运)并兼任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冬天,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和中央常委、特派员王荷波一起,结识辛亥革命老人、闽北首富、易学大家潘祖彝,中共福州特委书记陈昭礼(陈希周),国民党左派李培桐等;控制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和各县分部,并和福州国民党左派领袖潘谷公等人一起主编《民国日报》(福建版);是福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影响力人物。
【NO.6】
《民国日报》(福建版)于1927年1月创刊,是国民党在福州创办的机关报。由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创办,社长先后有马式材、甘坛、翁侃(女),社址在城内贡院路。
【NO.7】
1927年3月8日,以林寿昌为首的右派分子,收买、唆使大批流氓、暴徒,利用他们掌握的福州总工会胁迫部分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公开叫嚣要驱逐省党部筹备员马式材、李培桐,驱逐《民国日报》主编潘谷公(以上是国民党左派)和福建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徐琛。面对右派势力的公开挑衅,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和徐琛等同志一起制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撤退的具体工作由中共福州特委首任书记方尔灏、中共福州特委组织部长陈应中负责。
【NO.8】
以下内容来源于《剑桥中华民国史》[2] 关于革命目标的冲突之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1927年初期,被派别活动搞得四分五裂的国民党领导集团的成分中存在着不团结。在福州,力量的对比似乎比较平均,事态的发展呈现略为不同的形式。国民党内两名共产党员马式材和李培桐控制了省党部,并派助手们在各县组织分党部和建立一所政治训练学校。当时仍在福州的何应钦不准共产党控制的工会组织纠察队,也不准成立农民卫队。4月4日,保守力量在一次“拥蒋护党”的集会上集结,保守分子通过了支持总司令为革命军领袖、驱逐鲍罗廷以及处分徐谦、邓演达和谭平山的决议。作出这类决议的指示只可能来自上海。集会还决定惩罚那些“破坏党的工作”的地方共产党党员和左派分子,包括马式材和李培桐。美国驻福州的领事报告说,“实际上等于反共产党的政变,包括完全改变省的行政......据说是直接奉蒋介石之命进行的”。4月7日,一个更保守的党的领导集团正式成立了新的省党部。同一天,马式材和其他几个人逃离福州,但是失败一方的约10个人“或早或晚地陷入罗网而被处死”。
【NO.9】
1926年冬,时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的马式材(中共党员)和中共福州特委组织部长陈应中商议后决定,以建立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名义,委任郑长璋为筹备处主任,回原籍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在上海“四 · 一二”政变前几天,以林寿昌、李挺芬、黄展云为首的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右派势力,投靠蒋介石,抢先在福州发动政变,召开所谓“拥蒋护党大会”,通电全省肃清“跨党分子”,大肆捕杀共产党员。郑长璋一边组织力量与宁德“拥蒋护党”大会对抗,一边派林国璋、蔡泽袞(蔡威)赶往福州联系马式材;此时,马式材已经转移。林国璋、蔡威、郑长璋相继被捕,禁押在国民党右派控制的福州监狱。4月27日,郑长璋和年仅23岁的中共福州特委首任书记方尔灏、罗扬才、杨世宁、江德贤、朱铭庄、林梧凤、郑尚衡等福州第一批共产党人一起,从容地走向西门鸡角弄刑场,成为福州革命史上第一批牺牲的共产党员。
【NO.10】
1927年4月“福州政变”,马子谷被列入中共“四凶”之一被明令缉捕而潜至上海;在上海与周恩来见面,被派前往由广州迁往武汉的(当时仍保持国共合作)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任调查科科长兼国民政府中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直接受当时党的湖北省委书记向警予领导,吴玉章、刘少奇、李维汉等数十人都参与此支部活动。
【NO.11】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四 · 一二政变”和“七 · 一五政变”,马子谷在武汉被捕入狱。当时,任职于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曾广济,两次冒险营救;最后是方鼎英和邹鹏振于1929年7月以驻军武汉之势,用身家性命担保强行保释。
【NO.12】
1927年12月11日,马子谷、马子任、黄英博(黄春源)、刘肖愚、王昌明、朱迪、区克宣等在马非百的军校住所乔装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NO.13】
1929年7月出狱后,马子谷公开声明,脱离与国民党的关系,并随即去上海寻找党的组织。在上海又得以与周恩来见面,同时见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和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杨殷,经议定,派马子谷利用同狱山东共产党员刘博堂的关系去烟台,策反“胶东王”刘珍年。
【NO.14】
1929年8月,马子谷受党组织指派在上海创办沪滨书店和吴淞印刷厂,由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直接领导,沪滨书店和吴淞印刷厂成为“文委”秘密联络点,同时,印行马列主义书籍、进步作家文艺作品、党内秘密文件,如《农民与革命》、《宗教 · 哲学 · 社会主义》等;负责掩护党内同志,从武昌第一模范监狱出狱的杨献珍、广州起义失败后到上海的王昌明都曾在书店安身并得到资助。
【NO.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子谷参加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华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朱蕴山)。
【NO.16】
马子谷于“七七事变”后重返上海,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领导下的上海抗日后援会工作,随后,与潘汉年、周恩来又见面,决定了要他到国民党军队中工作的去向;在新四军军长叶挺委派下,与许德瑗、陈希周、朱江户、管长镛等进入当时在上海抗战的第七十军军长兼十九师师长李觉部队中,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NO.17】
1938年3月,中共中央通过马子谷、梅龚彬、潘汉年、周礼、郭沫若等中间联系,由周恩来和李克农派遣在抗战初期担任新四军武汉办事处主任的70军特邀上校参议陈希周出任湖南宁乡国民革命第七十军战时步兵干部培训班(云干班)班主任。军长李觉兼名誉班主任,教官中有马子谷、乔冠华、朱江户、许德瑗、蒋宗文、荒芜(李乃仁)、游毓桢等中共地下党员,组成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单线领导的云干班上层党组织。陈希周委托杨东莼和朱江沪分别在长沙和武汉两地招收各地青年学生,中共湖南省工委趁机指派郭超任云干班地下特支委书记;同时派遣很多地下党员,包括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郭观梅和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日本留学生郑乃之等中共地下党员,组成归湖南省工委领导的云干班中共基层地下党组织。
【NO.18】
1940年5月间,蒋介石和何应钦第三次给李觉发来“亲译密电”,指明陈希周、马式材均系“共党危险分子”,应从速除掉。这里的马式材就是马子谷;陈希周是具有四重身份的谍海精英,福建早期中共党史上赫赫有名、掷地有声的关键人物,由于长相颇似周恩来、圈里都以“小周(恩来)”相称,与黄埔怪杰宣侠父、隐杰梅龚彬并称“中共抗日隐蔽战线三杰”。
【NO.19】
1940年10月14日“上富惨案”后,“云干班”被迫解散;马子谷奉李觉之命担任七十军驻长沙、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主任;担任七十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期间,与黄曾樾、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马子谷、徐悲鸿等交往甚深。
【NO.20】
1942年6月,马子谷出任民国福建省政府顾问兼干部考核专员、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福建省政府秘书长程星龄的合作下,使福建抗日力量有了新的发展。
【NO.21】
1943年初,负责闽海防务的部队取消集团军番号,第二十五集团军番号转给第三战区在浙江的部队,李觉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马子谷担任少将参议。
【NO.22】
1945年8月,福建发生“羊枣事件”,程星龄被蒋介石当作共产党员嫌疑犯押送台湾;马子谷也被列入暗杀黑名单,在李觉亲信卫士的护送下潜至杭州,一年后的秋天回到长沙,于1947年12月成为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组成员。
黄埔军校旧址【NO.2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于1948年元旦成立后,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的方鼎英即从湖南派梁觉赴港与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取得联系。随后,方鼎英又同中共湖南省工委取得联系。根据李济深的指示,方鼎英联络段梦晖、宋仁楚、马子谷等人,开展民革地下工作,重点摆在统战策反上,同时积极与唐生智联系,推动湖南和平解放自救运动。1947年,戴朝震奉民联中央郭春涛之命,以湖南地下民联特派员身份进行活动。1948年初,民联成员、中共党员黄栋奉民联中央陈铭枢、谭平山、郭春涛和中共上海党组织的指示,自沪返湘开展工作。民联一些成员也分别与中共党员进行单线联系。民革、民联湖南地下组织当时虽未统一,但是他们都按照民革、民联中央的指示,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工委领导,开展革命活动,为促成程潜、陈明仁起义,实现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NO.24】
1948年7月,为了争取湖南省主席程潜起义,马子谷经余志宏和周里同意后,写信给程潜族弟程星龄,于8月将程星龄接回湖南,一起劝说程潜及其周围军政人员。
【NO.25】
1948年9月,经过余志宏和程星龄、马子谷商量,组织了一个时事座谈会,邀请长沙绥靖公署秘书长刘岳厚、长沙市长蒋昆、银行界知名人士唐文燮等五六人参加,每周一次,经常在王家菜园蒋昆家举行,也轮流在刘、唐等家举行。通过座谈时事,提高对时局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NO.26】
《北正街李觉公馆二三事》一文中有如下叙述:李觉公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青砖清水墙、两层、中西合璧式楼房。1948年冬,李觉送家眷去香港,只身回到长沙后,第一个到公馆造访的是一位名叫马子谷的人。马曾加入过共产党,与李觉私交甚厚,又与程潜族弟程星龄是老朋友。马私下对李觉说,他和程星龄、刘公武、刘岳厚等正协助程潜搞和平运动,想劳李觉去东安跑一趟,劝唐生智、程潜两公合作。李觉一听,就想到如果湖南和平运动真搞成功,三千万人民免遭涂炭,不是一桩大好事吗?即刻对马子谷说:“我去试试看。”经程潜认可,李觉同荆嗣佑去东安见唐生智。面谈后,唐表示拥护和平解放湖南的主张,并表示要亲自去长沙和程潜见面。
【NO.27】
1948年底,马子谷以湖南省特种矿务局管理处专门委员的公开身份,联系并动员广大进步力量,作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解放湖南的革命工作。在政治上,通过程潜撤销了二个专员和四个县长,派出了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和能够跟随程起义的军政人员接任;在军事上,除做陈明仁将军的工作之外,还争取了姜和瀛宪兵团、刘鸣球团和李觉将军及其部属。
【NO.28】
唐生智是国民党军界元老,在北伐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9年2月,湖南地下党决定利用唐生智的声望,广泛组织社会各阶层,团结中上层人士,以壮大湖南和平运动的声势,促使程潜、陈明仁坚定和平起义的决心。争取唐生智的工作首先由程星龄、马子谷出面委托李觉去做,李觉原是国民党十四绥靖公署司令官,是唐的老部下。当程星龄、马子谷告诉李觉请他去东安请唐出山时,李觉欣然应允。面谈后,唐表示拥护湖南和平解放的主张,为了桑梓人民免遭战火涂炭,愿尽弃前嫌(程潜在历史上曾联络桂系倒过唐生智),和程潜一道倡导和平。
【NO.29】
在长沙,湖南中共地下党主要通过马子谷与唐生智随时联系,马转达了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意见:一是希望唐生智以在野的身份,团结民众,迎接湖南和平解放;二是与程潜团结起来。唐生智于是找程潜谈话并表态:“只要颂云先生能起义,不让湖南打仗,我什么都可以支持。”
【NO.30】
1949年2月28日陈明仁来到长沙。他主动把蒋介石密令他监视程潜的事告诉了程潜。程潜说:“你要捕就捕,要杀就杀。”陈明仁则说:“我要抓你就不会告诉你。我不听蒋介石的,听你颂公的。”不久,陈明仁派出亲信李君九、温汰沫和陈庚作为他的代表,同地下党的代表余志宏正式联系。为了协调程潜、陈明仁的行动,余志宏组织程星龄、马子谷、李君九、陈庚定期碰头,一方面听取他们关于起义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另一方面传达省工委的指示,商讨解决一些重大问题。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宣布起义,长沙和平解放。
【NO.31】
以下是湖南省参事室参事罗文浪的回忆:1949年8月3日上午,长沙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宋英仲神秘地告诉我,司令官叫你下午去参加一个会。至于干什么,他没有说。下午2时许,陈明仁果然来了,招呼我说:下午他们有人来,你和参谋长同他们研究:他们是谁,研究什么,都没说明,我也不便多问。不久,会议开始,马子谷带来了老王、老李两位联络员,并持有盖着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印章的正式公函。马子谷是我和宋英仲的老熟人,他来接洽,自然彼此方便。参加会议的还有预定负责长沙城防的232师师长康朴,他带着参谋主任郑克林。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组织欢迎解放军和平接管长沙,重新配备市区警戒部队,以及解放军入城后的驻地安排。
【NO.32】
长沙和平解放后,成立了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马子谷出任联合办公室主任,参与了解放后的接管、人事安排等方面工作。
【NO.33】
1949年4月,由唐星、马子谷、姜和瀛等开会研究,向程潜推荐湖南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兵役督导专员伍光宗到新化当县长。理由有二:一是伍光宗级别高,资格老;二是有一定声望,其个人道德品质素为同事们所敬仰,为官数十年,依旧两袖清风,生平生活严谨,一丝不苟,故同学同僚咸以“圣人”呼之。在乡军官会等地方势力不敢与他为难。伍光宗上任前,马子谷、姜和瀛、魏镇等,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托,事先在长沙与伍光宗等开会研究到新化开展工作的计划与措施。伍光宗到新化上任之后,即采取有力措施,力图掌控新化的形势。9月中旬,解放军分兵三路向新化挺进,伍光宗、李孝先率领县政府工作人员和警卫大队武装,紧跟一四七师挺进。经过激烈的战斗,击退了敌六十三师和十师的阻击。解放军先头部队于10月5日晚10点多钟进入了新化县城,新化第二次解放。
【NO.34】
1949年9月初,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和长沙军管会联合办公室主任马子谷,联合密函介绍华中区解放军军方联络员黄君石(化名李自然)、王可夫,化装为香烟商人,9月6日从长沙出发,途经东安白牙市,经雷霹岭,9月12日到达离新宁县城20里的白沙;9月26日,徐君虎带领一班便衣警察,同刘天民(北伐时任副师长)坐船到白沙,在县参议员邓楚臣家会见黄、王二人,参加会见的还有夏明钢(早期共产党员);徐君虎一方面听取长沙解放区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他为“新宁和平起义”所做的准备工作;当天下午,徐君虎同刘天民急忙又回到县城,加紧备战,作好起义的最后筹备工作。10月10日上午十时,新宁城东门外中山公园广场上人山人海,徐君虎在刘天民、黄君石、夏明钢、肖远光等陪同下,登上主席台,宣布通电起义、新宁和平解放。
【NO.35】
1958年,马子谷初患脑出血,抢救恢复后提前离职修养;修养期间仍关心党国大事,当时有联系台湾军政人士之议,他受命亲自给表弟袁朴(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常委)写信,并在中央广播电台的对台节目播出。
马氏宗祠旧址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3]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子谷(马式材):又名世材、轼材,派名永菽,字任之。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191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2] 。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五四运动后深入工人运动并任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师,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相继参加广州起义、淞沪会战、浙赣会战、闽海抗战,为和平解放湖南立下汗马功劳。自1926年起,历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专员,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委员,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科长、国民政府中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国共合作时期的特别支部),华北民族革命同盟成员,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员,国民革命第七十军战时步兵干部培训班教官,国民革命军第70军驻长沙、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主任,民国福建省政府顾问兼干部考核专员,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民革命军第2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小组成员,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等职。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杨、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匡互生、夏明钢、王光临、王荷波、陈伯达、潘祖彝、陈希周(陈昭礼)、李黎洲、徐琛、李培桐、潘谷公、戴任、陈应中、毛泽民、盛世才、刘峙、汤恩伯、陈立夫、陈果夫、周恩来、杨匏安、刘清扬(女)、吴玉章、刘少奇、李维汉、杨献珍、雷瑜、方鼎英、邹鹏振、鲁涤平、彭湃、杨殷、刘珍年、杨献珍、王昌明、于右任、马维孝、潘汉年、陈独秀、彭述之、朱蕴山、吴成方、叶挺、许德瑗、朱江户、管长镛、何键、李觉、刘建绪、羊枣、王亚南、余志宏、陈公培、胡邦善、周里、欧阳方、程潜、陈明仁、邓飞黄、刘公武、刘岳厚、蒋昆、唐文夑、唐星、程星龄、文于一、唐生智、陈采夫、蔡杞材、刘人奎、姜和瀛、刘鸣球、伍光宗、魏镇、刘寿祺、谢淑周、张严佛、袁朴、肖劲光、黄克诚、黄曾樾、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徐悲鸿、林伯渠等。
[2]
《剑桥中华民国史》是一本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的费正清、费维恺,译者是刘敬坤。为保持原貌,未作删改;有关观点、材料取舍等方面的问题,请读者自行鉴别;原书地图所用地名与当时所用地名不同者、内容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符者,也未予改动;书中引用的中文材料,尽可能地查出了原文,少数查不到原文的,从英文回译,删除了引号。
[3]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