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宝庆名门】长鄄马巨材的八个时光片段

【宝庆名门】长鄄马巨材的八个时光片段

作者: 长鄄马氏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18:49 被阅读0次

    马一鹰/文

    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广州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广州市公安局

    【NO.1】

    1927年12月11日,马子谷、马子任、黄英博(黄春源)、刘肖愚、王昌明、朱迪、区克宣等在马非百的军校 [1] 住所乔装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7冬-1927.07 · 校址在洛阳西关外周公庙)

    【NO.2】

    以下资料来源于1989年6月《洛阳文史资料》第6辑,作者王永川:

    三十年代初,河南省共设有六所师范学校,开封是一师,豫东淮阳是二师,豫南信阳是三师,豫西洛阳是四师,豫北卫辉(即汲县)为五师。此外,还在辉县百泉设立民众师范一所。我是1931年暑期考入四师的。当时校长是庞南洲先生,河南孟津人,是早期北师大毕业生,在河南教育界享有盛誉。学校设有初师和高师两部分,初师为三年制,毕业后可以自谋工作,也可继续升入高师。1932年,河南省教育厅通令,所有省立中等学校,一律以当地名为校名,所以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改名为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教我们社会科学的是马子任 [1] 先生,南方人,讲话语音尖、速度快,同学们送他个雅号“机关枪”。

    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1933.08-1950.02)

    【NO.3】

    以下资料来源于1989年6月《洛阳文史资料》第6辑,作者张玉林:

    1927年秋,省立八中及省立四师奉省令合二为一,定名“河南省立洛阳中山中学”;1928年秋,又奉省令,两校分开,各恢复原有校名,但两校校舍却有很大变动。合校前校长王公度(海涵),合校时晁荫昌,恢复后杜希夷(华谷)、庞骥(南洲)、李名章(呈符)、张正祜(子英);教务主任张从周、屈凌汉、陈鉴泉、许安本(固生);训务主任王玉川、    刘梦秋、许光超;总务主任魏明甫、刘汉章;国文教员庄镜如、孙席珍、许玉诺、招勉之、任访秋;教育学/教材教法/心理学教员黄常直、陈梓北、陶筱秋;体育教员张乐涵、陈颂平、沙瑞辰;生物教员卢星桥、王镇南;历史教员孟秀亭;社会学教员马子任;英语教员卢愿三;数学教员刘梦秋(兼);音乐教员粱俊章;图画教员文容泉。

    国文教师孙席珍、招勉之及社会学教师马子任等所选教材为选印讲义,内容新颖、思想进步、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并随时介绍有关新文学名著、新文艺理论及社会科学方面的课外读物,对推广新文化、传播新思想起到很大作用;鉴于国民党执政、军阀当权、战乱稍缓、政局初定的情况下,学校内出现上述进步气氛,当时人们就断定必有革命组织和先进人士在地下领导和推动。这有三种迹象,可资印证:一、学校内后楼下东北角一斗室内,设“读书会”,挂过“撒哈拉编辑室”小牌子,经常有同学在那里看书、借书;二、学生寝窒内不断发现进步传单;三、西大街九府洞口偏东路南有个无门面的新书出售处,进步同学不断在那里买未裁的毛边新书,如《呐喊》、《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1929年,学校当局因受地方军政掌权者的指责,劝阻国文老师孙席珍及社会学老师马子任等不要讲授进步教材,并婉言要求将曾经发给学生的被认为是有红色嫌疑的石印版讲义收回交销,以保学校暂时安宁;孙、马诸老师刚直不阿,不为威武所屈,泰然处之,不予理睬;后经学校当局略加解说,并把“收交”改为“焚毁”,事态幸未恶化;事情解决得如此顺利,原来是有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学校当局对进步教师课堂讲授的教材和课外介绍的补充读物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是互相默契的,是潮流所趋和深受学生欢迎的,只是由于外部临时的压力,不得不做一点官样文章,表面上说是按照官方所定的措施进行“收交”,以资应付,实际上并不是非“收交”不可,而是借口“焚毁”,作为遮眼法,用于搪塞官方的。为了走过场、造假象,掩盖不知情者的耳目,曾半公开地真正公开焚过非进步讲义书页,而冒充焚毁进步讲义。事后,有些同学说得好:对进步讲义是变“焚毁”为“分回”(分别捎回家中珍藏),而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

    省立开高校门(1902-1951 · 校址在前营门)

    【NO.4】

    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 [3] 建校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2年),是当时河南省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高级中学;图书、仪器与学校设施极为完备,同时荟萃了一批造诣深邃,声望卓著的教界名流;校长王芸青,教师武迪生、杜孟模、王毅斋、马子任、晁松庭、周子信、张熙天、戴季豪、王伦青、朱历源、金士庭、许静珊、全右文、马麟伯、毛健予、高基亭、石静涛、郭西则、杨景玺、王越青、杨士文、王贞人、王季敏、白和如、余环宙、尹景伊、徐干青等,学术思想各具体系,施教艺术自成一家;在全体教师严谨治学的思想影响下,远大的政治理想与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成为开封高中校风、学风的主流,严谨核实的治学精神,熔铸了学有所长的一代人才;历届毕业学生大多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入当时的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交通、同济、复旦、武汉、河南等大学。

    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教学楼

    【NO.5】

    马子任于1938年8月29日在河南南阳给学生李蕤(赵悔深)证婚;同时证婚的还有李蕤妻子宋映雪的老师杜子劲,杜子劲在婚礼现场用拉丁语写下:“对亲爱者以亲爱,予打击者以打击”。(补充:一、杜子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开封女师任教十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华辞书社工作,是第一版《新华字典》的编者之一。二、李蕤:1953年奉调到武汉,任中南文联、中南作协第一副主席,《长江文艺》副主编;1982年任武汉作家协会主席。三、宋映雪:1953年随李蕤调到武汉,先后在中南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小说组任编辑,直至离休。)

    马子任

    【NO.6】

    1943年元旦,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的贺连璧,由内乡县长尹文堂和内乡民团第七团第四营营长裴自新陪同,来到开封高中,逮捕学生50余人、教师2人(马子任和杜孟模),押至镇平县城,后又押至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地叶县;同一时期被捕的还有尚志学校校长张清淯(字松涛)、景武高中校长徐奉台等文化教育界人士(1942年8月至1943年12月,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和国民党河南省党政军伏牛山区工作团在整个南阳地区共抓铺1110人,史称“南阳血案”)。

    补充资料

    [1]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2]

    马巨材(马子任):又名马任,派名永式,号陆村。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湖南长鄄。1924年8月1日入读由孙中山六个月前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预科,成为第一批学生,升入本科后,在理化系肄业;1926年春,被孙中山一年前创办的黄埔军校入伍生部聘为普通学化学教官,后来改任校本部少校教官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两校史称“一文一武”,文为十大名校、武为将帅摇篮);军校初创时期的教官仅74位,其中少校7位,当时一起共事的有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成仿吾、戴季陶、方鼎英、顾祝同、何应钦、李济深、马非百、毛泽覃、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等。1927年12月11日和马子谷、黄英博(黄春源)、刘肖愚、王昌明、朱迪、马哲民、区克宣等在马非百的军校住所乔装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乘海轮由广州到上海再到洛阳,担任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社会科学教员,和黄英博、孙席珍、招勉之等老师一起从事革命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三十年代初期开始任教于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和徐干青、石静涛(石恩波)、杜孟模、李文彬、武狄生等老师借鉴北大办学方针,把开封高中办得有声有色。1935年12月23日,和徐干青老师设法从学校后门放走响应“一二 · 九运动”的学生,并亲自到南关火车站具体指导“卧轨”抗议行动。1938年夏和范文澜、嵇文甫、王阑西、杜孟模等教授一起筹建“社会科学读书社”,发展社员400余人,团结广大师生宣传抗日;紧接着开办《沉默》、《群啸》、《理论与评论》、《解放之路》等进步报刊,利用主讲“公民课”宣讲“资本论”和传播马列主义,动员并资助进步学生奔赴延安或到抗日根据地直接参战。1940年在“开高”临时驻地内乡县夏馆镇外的河边以钓鱼为掩护,与地下党接头,接受指示和汇报工作。1943年元旦被“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逮捕关押(1942年8月至1943年12月,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和国民党河南省党政军伏牛山区工作团在整个南阳地区共抓铺1110人,史称“南阳血案”)。

    [3]

    【百年重点名校】开封市第26中学(今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学,简称“开封一高”。前身由清末的“河南省大学堂”和“开封府中学堂”两所学校沿革而来的,历经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河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省立开封第一中学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庆名门】长鄄马巨材的八个时光片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me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