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当你对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下感受,那也算是对自己的输出。所以我觉得看书也是一种自己的经历。人大概就是这样,渴望在自己的大脑里产生和自己以前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感受,这样子才会觉得自己是存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以我很喜欢写下自己的东西。这样会让自己时刻醒着。
我不是经常看书的人吧。或者是有时候看到一半就忘记了原来自己还有看书这件事情。我很羡慕我的一些同学对于看书是“热爱”,其实,应该是一种习惯。可是他们又会羡慕别人身上的其他习惯,这些都是相对的。我只是想,在锻炼这个习惯之后,大概一年之后。读书之于我会变成什么样的。现在还在学校的我,一年之后就要走出学校,到那时,我还会一如现在这么重视读书这件事情吗?大年纪的人都告诉我们,工作之前好好读书吧。我想看看工作之后的我会不会有这样子的同感。我渴望心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感觉,所以我渴望知道读书一年后自己体验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我读书的理由。又或者是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身边我欣赏的人都说读书是好事,所以,我被他们同化,我想知道,读书究竟是不是好事,真的是不知从何说起。
十月份看完的这本书《乌合之众》,其实也只是囫囵吞枣,看时心静就多体会一下,心乱就只是一目十行。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太会看书的人。唯一能有的习惯就是把看过的觉得有道理的句子记在心里。所以我想以句子感悟的方式来做这个输出。
1.理性的个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些我无从下手。我以前一直认为的是世界上总是绝大部分是好人。现在看到得多了,我也不知道这样子是对是错。只要知道世界上有美好的事物就足够了。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所以这只是条件反射地保护自己,所以我学会理解这样的事情了。那当别人做出对你好的事情是因为你有恩于他。这里的“恩”是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感动或者是一切美好的感觉。人确实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同时,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也有知觉,也有感性。相信人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也要相信人是感性的是被其他人影响的。
2.群体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而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只能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来作出。
有时候在一项合作中会发现,明明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一进入到组织,就要讨论得死去活来的。无论选择什么决定效益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人们却往往执着于这些小事而喋喋不休。个体的idea是群体能想到的idea的滞后事物,也就是说群体的想法是比个体想到的提前一点点。有时候要接受这种想法才能提高群体合作的效率。但是,人始终是群体动物,即使群体有种种不是,人也只能必须在其中生存,这就是人类的矛盾所在,当然也是有趣所在。群体是弱智的是低能儿,正因为如此往往在革命中显现的脱离人的本能的精神比如舍生忘死才会被激发。因而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一点,所以关于群体意识的学习,我们还是需要去研究一下,这样才能更加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会在想,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出我从来都理解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海子要卧轨自杀?为什么会有狂热的藏独?为什么有人能做出如此超越自己的勇敢的事情?慢慢地,我觉得我也可以理解这些东西的存在,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脑中的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想法说不定有一天会被某种磁场或者元素激发从而让我们行动,比如《乌合之众》的群体意识就是这样一种磁场和元素。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写于2016年10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