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崮

作者: 人从大众 | 来源:发表于2024-02-14 01:32 被阅读0次

    山东沂源县九顶莲花山,绵延数里,其东段有一景观,名叫豁达牙。被称作“崮”的山顶在这里突然中段一截,约有三丈来宽,五丈来长,两边是齐刷刷的峭壁,就好像一排整齐的牙齿中间掉了一颗,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缺口,故称“豁达牙”。因是崖口,也叫“豁达崖”。它是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南征北战》外景地之一,我们村距离豁达崖四、五里路。

    2018年夏天,我偶然去过山东临沂蒙阴岱崮镇的地质公园。那个公园里群崮连绵,世界独有,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命名为“岱崮地貌”。

    我们沂源县与蒙阴搭界,我们村距离岱崮不是很远,附近的崮也不少,比较有名的有杨家崮,牛心崮,尹家崮(英杰崮)等。

    最令我惊讶是有一处崮“缺”的地方和我们那里的豁达崖几乎一模一样,它们实际上就是“崮”。

    从那时起,我对“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崮又称为“方山”,在《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里未被收入,指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被誉为“地之神秀,山之骄子”。

    今天主要说说杨家崮。

    杨家崮在我们村东北方向,走山路需要十多里。我小时候烧火需要漫山遍野打柴,近处山上的柴草光了,身强力壮的会到杨家崮打柴,总能满载而归。

    那时我还小,由于路途遥远,大人不会领我去,但常听他们说崮上有石围子墙。

    在村头南崔公路上遥望遮住天的杨家崮,崮顶长满了松树,崮西是高耸的悬崖峭壁,形似龇牙咧嘴的虎头虎脸。

    杨家崮巍然不动,我却不断长大攀高。我八、九岁的时候跟着大人到了杨家崮。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崮高风紧,松涛阵阵。崮顶围墙完整地扑倒在地,石缝隙里长出酸枣枝,弯弯曲曲荆条,一派残垣断壁。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方方正正,规则的屋框地基。站在杨家崮上,北可远眺层峦叠嶂的大贤山,东可望见灵动的沂河,南面悬崖峭壁,一览蜿蜒曲折的南崔公路,西可遥对九顶莲花山尾。

    奶奶在世的时候,零零碎碎地说“光棍”世里躲土匪盖的杨家崮上的那些围子。围子是崮下杨家庄有钱的大户人家修建的,后来围子被攻破了,好像是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攻破的,有的女的抱着孩子跳崖摔死了。有一个女的活下来的,据说是刚好上茅房,躲藏在猪圈的杂草里侥幸躲过一劫,还说山寨里出了“钩子”(奸细、内应)。

    具体何年何月我问了很多老年人,他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多次到杨家崮拾柴火或掀蝎子。

    2015年左右,我回老家的时候,我又专门到过杨家崮,具体观察了崮顶的地势状况。崮顶地势平坦,面积约 1300 平方米,东、南、西三面悬崖。

    最近我在《印象沂源》的一个公众号上,发现其中关于杨家寨的较为详细的记载:……北面陡坡处建围墙,高约 3 米,东西各设出入口,枣木做门框,柏木大门,厚 6寸。围墙上留有观察和射击孔。围墙内建有多间石屋,供人居住,石屋与围墙之间有牲口圈、杂物间。当时围子内有 2 门生铁炮、4 杆土枪。1929 年 9 月的一个深夜,围子里轮流站岗的人产生困意,遂用大木杠顶住大门,便放心地熟睡。此时,土匪已偷偷摸了上来。他们手里拿着的“火亮子”(用棉线浸蜡油点燃的火把) 被界石崮的人发现,立即打炮,以惊醒杨家崮上的人。土匪从围墙翻入,被孙敬圣首先发现,同土匪打斗在一起。孙敬圣身负六伤。众人齐心抗击土匪入侵,土匪暂时败退墙外,但仍不甘心,开始强攻西门。人们自感力量悬殊,围子恐将不保。孙敬茂等人护送妇孺老人从东门撤离到垛口时,被土匪杀害。田庆祥在崮西被土匪打伤,坠崖后不治身亡。孙奉志、汪洋被枪杀。最终,杨家崮围子失守,财物及牲畜被土匪抢走。

    据此可知杨家崮围子修建于1927年前后。石块均为就地取材,足见花费了相当的气力。借助天然优势,杨家崮易守难攻,唯一缺陷在于崮顶没有山泉,一旦被围困,只能山穷水尽。当时山上应该有储存水的方式。平常用水应该从北面桐峪或者东面杨家庄挑上来的,如果真出现了土匪的内应,或许就出在那些挑水的人里。

    清末到民国初,尤其是19世纪20-30年代,山东境内连年灾荒,强盗四起,土匪横行。恶民结伙成队,明火执仗,占山为寇,打家劫舍,祸害百姓,民不聊生。土匪就是当地人们常说的“光棍”,“光棍世”“土匪世”就是指的那个年代。国内军阀混战,有的地方武装也当起了“大军量子”,被统称为“光棍”。

    土匪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掠。附近村庄很多人被土匪抢掠作了人质,逼迫家人出钱赎人。很多人因为家里交不起钱而惨死在外。为躲避匪患,当时人们被迫在很多“崮”上修筑围墙工事。平常在村里生计,一旦风声吃紧,人们都会躲到崮顶上面死守。而土匪也千方百计攻破了崮顶围子,便可以为所欲为,杀人不眨眼,抢掠财物,无恶不作。

    一百年前民不聊生,“崮”成为那个时代沂蒙山区的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一线希望之所在。“崮”也是历来兵家之争,激烈战斗的战场。如沂水县的天上王城(纪王崮),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我们这一带崮上的围子,多在1927-1933年先后修建,把守。有的艰难地成功守住了,有的被土匪最终攻破。如今这些围子不见了踪迹,而杨家崮在被土匪攻破之后,依然存在的较为完整的倒塌的围墙痕迹,可以为我们追踪那个时代人们生存环境的险恶提供想象的实物空间。

    1944年,我们这一带抗日政权为防止这些崮围子被敌人占领所用,号召附近村民破坏,推到或拆毁了崮上的围子。杨家崮围子大约就是这个时候被完整推到的。由于远离村庄,崮顶没有可开辟的土地,石块更没有别的用途,于是就依然静卧在苍松荆棘之下。

    此外,那个时期,我们这一带为躲避战乱匪患,除了依赖天然“崮”以外,有些村庄根据村庄可守的地形也修建了围墙,这一般叫做圩子。杨家崮南面的南刘庄以及杨家河上游的河东泉村都有过坚固的圩子,但这些历史痕迹几乎荡然无存了。

    杨家崮属于沂蒙72崮之一,其文化的价值在于崮顶倒塌残留的围子石墙上印记着20世纪20-30年代山东沂蒙山区的动荡,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和当地人们求生的强烈愿望。

        2024年2月15日凌晨于淄博一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家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us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