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一书
01
今天我抽空读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出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宫玉振教授之手的、出版于2020年的《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今天我们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进行解读。第一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第二个问题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我们都明白,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变化极快的时代。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大量的图书和文章诞生。
但越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越应该静下心来,回到经典,读一读经典的东西。
我们都明白:在当今世界中,很少有人会像战争中的军人那样每天都在直面生死,但是在我们这个竞争性的社会中,人生的竞争无所不在。
尽管这些竞争与战争比起来,当然算得上温情脉脉,但对于失败者来说,结果是同样的残酷无情。
因此,在关键的节点、在关键的领域、在关键的阶段,你和你的团队总是会遇到不得不打的硬仗甚至恶仗,不管你愿不愿意。你还必须打赢。
02
在过去的动乱年代,战争是一种最强的竞争形态,《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就是竞争中基本的取胜法则,基本的竞争方法论。
所以,我们可以把《孙子兵法》看成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
用从这种残酷的“强竞争”的环境中所总结出来的竞争方法,来审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以及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非常喜欢用一个词:“善战者”,就是善于作战的高手。作者指出这也是这本《善战者说》书名的由来。
在《善战者说》中,作者从竞争尤其是商业竞争的角度,从“学会战略性思考”这一主题入手,打破了《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从中提炼出了孙子最核心的12个取胜理念。
同时也结合大量的鲜活案例,来探讨个人与组织在竞争中的取胜法则。
03
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宫玉振教授的这本书一共是12讲,这12讲就提炼出来的12个取胜理念组成的。
12个理念分别是:“五事”“七计”“全胜”“先胜”“任势”“击虚”“诡道”“并力”“主动”“机变”“先知”“将道”。
“这12个理念中,在我看来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两个理念。一个是“五事”,即管理的五大要素。一个是“全胜”,即竞争的四个层面。”作者详细地给读者们指出来。
深入分析得知,这也是《孙子兵法》中两个基本的战略思维框架,或者说是两个最基本的战略管理模型。
《孙子兵法》的其他理念,都是围绕这两个框架而展开的。
04
本书采用较大篇幅重点讲的第一个框架,是“五事”,也就是管理的五大要素。
谈到《孙子兵法》,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谋略。
但是其实在孙子看来,取胜的关键要素不在于你的谋略,而在于你的根基。
也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这就是“五事”。
“五事”的第一个要素是“道”。“道”是什么呢?
孙子关于道有明确的定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就是让上级和下级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而不畏惧任何危险。
因此总结而得,“道”,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管理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问题。
所以真正卓越的组织,一定会从这一点入手,建立清晰的价值主张。
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地联想和分析就明白:孙子讲“五事”首先讲的就是“道”,阿里讲战略首先讲的是“使命、愿景、价值观”,道理就在这里。
“五事”的第二个要素是“天”。“天”是什么呢?孙子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就是天时,引申为时势,也就是大的战略趋势,以及大的战略趋势所释放出来的战略性机会。
有一句话叫“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意思就是,要想成大事,一定要借大势。借大势,才能成大事。
回头看商业世界,哪一个千亿级更不用说万亿级的企业,背后不是一波大势的力量?时代的大势,给多少企业带来了异军突起的机会。我们这个时代的多少商业神话,就是这样造就的。
战略性的机会一定蕴含在大势之中。所以战略性思考的一个前提,就是对大势的把握。
“道”“天”“地”“将”“法”,我把它叫做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战略管理模型。它揭示出的是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它适用于战场上的军队,也同样适用于今天市场中的企业。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动,也离不开这五大要素。
05
我们平时不难发现,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竞争者很容易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
但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最终还是管理中这些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通、最质朴的常识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匹配程度,在决定着你到底能走多远。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竞争中,正是这些貌似老生常谈的、千年不变的管理常识,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力量。
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打败对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创造出一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战略环境。
同样,在市场中,竞争的目的,也是这样的。
军事学的概念总是比较抽象的,不太好理解。打个比喻,就好懂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美国有个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叫麦克内利,他曾经用下棋来帮我们理解什么叫“全”和“破”。
在他看来,“全”和“破”代表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两种完全不同的竞争理念。
我们当然要关注竞争,但太强的竞争与敌对意识会限制你的视野和格局,影响你的判断与思考,让你陷入跟对手较劲的死结中不可自拔。
过于陷入局部的争夺,反而会让你失去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即使赢了,往往也是残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朋友:口才极好,辩才无碍,又好胜心很强。
跟人家辩论的时候,一定要争出个胜负高低。(我老公的原生家庭里都是这样的人,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缺憾!所以讲真只能让好多人受不了然后“避而远之”!)
结果呢?
你跟客户辩论,赢了辩论,但你丢掉了生意。
你跟领导辩论,赢了辩论,但你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你跟团队辩论,赢了辩论,但是你失去了别人的支持。
你跟家人辩论,赢了辩论,但你伤害了感情。
所以孙子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百战百胜,不是高手中的高高手。不用打就能赢,这才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而从古到今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太少了!
因此,读完这本书让我悟到一个特别重要的道理就是——做任何事不要硬着来、不能急攻、不能毫无防备、不能钻牛角尖!而要懂得从问题本身“跳出来”,从全局角度来看并且要懂得以退为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