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国概说
宋帝国存在的三百年中,中华大地上其实同时存在着好几个王朝,他们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地方,彼此对峙。这几个王朝主要有,辽国,金国,还有中国西北的西夏王朝。大概可以这么说,从公元十世纪后期一直到十三世纪末期元帝国建立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其实是处于类似于汉朝末年三国时代的分裂状态。只是这种分裂没有那么剧烈,以上提到的这几个主要国家,尤其是宋辽之间,达成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的国家关系。随着国际关系的缓和,这几个主要国家的内部治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就得到了相当的保障。
尤其是大宋帝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泛地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明的最高峰。一般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把宋朝作为接续帝国传统的正朔王朝来看待。但这种角度显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中国传统历史表述里面一般都把辽国和金国视作野蛮的侵略者,可实际上,现代历史学者们已经发现,这两个国家的汉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不光是大量采用汉族社会的管理方式,引进汉族人才,更重要的是其治下有着相当多的汉族人口,甚至其皇族在早期的几代人之后,很快地就被汉化了,以至于到了后期,据记载,大辽帝国的皇帝舞文弄墨的水平已经完全可以达到和宋朝皇帝吟诗唱和的程度了。
正朔王朝的观点是一种典型的古典观念,现代人在这方面的束缚不多。我们更多地关注宋朝而不是辽金,是因为宋帝国相对发达的文化,经济,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在更广泛,深远的意义上代表中国传统精神内核,以及外在国家治理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首先,我们要给宋帝国在整个中华帝国的框架里找一个定位。还是用以前那套对中国古典政治模式的分析方法,不难得出,宋朝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所谓皇权和官权最为平衡的一个朝代。皇权自汉代诞生以来,历经汉唐,起起落落。官权是自古老的王权体系蜕变而来,经过了中唐以后的藩镇割据,尤其是五代十国的乱世,已经在中国社会完全地替代了王权的存在,成为了反映中国民间,裂变,或者说进步化的力量代表,正处在一种朝气蓬勃的昂扬状态。
与此同时,代表着保守和历史性要素的皇权也已经完全地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同,皇权已经是整个社会伦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体现就是天子观念和权威的神圣不可侵犯。大概可以这么说,尽管远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就试图通过他的“天人感应”让帝国皇帝具备超然地神圣性,这个工作实际上到了宋帝国才算是大体完成,从设计到完工,整整一千多年。所以啊,真的不能动辄妄言说“什么改变了中国”,那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
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气风发的官权,和稳健成熟的皇权的互相作用,这就是宋帝国的底色。这也是前面所提及宋帝国平衡性的内涵。正是由于这种平衡的内在牵制,使得宋朝在军事上展现出几乎被后世一致鄙弃的软弱的特点。实际上,宋朝是有点冤枉的。首先,他只能和汉朝,唐朝这样统一的大帝国进行比较,这两个王朝正是中国文明的青壮年时代,热血澎湃,体量巨大,他们的疆域基本上都完全地涵盖了传统的中华帝国的本部,以及周围广大的地区。国家拥有巨大的可动员力量和宽广的战略纵深,这样的国家状况取得较大的军事成绩当然不能算特别令人意外的事情。
而宋朝,前面说了,他实际上只是传统中国地域里的三国,甚至是四国之一。在他的北方,存在着体量和他不相上下的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甚至即便比较弱小的西北的西夏国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好对付。这种国际环境和汉唐时代相去甚远,汉唐时代不说国力更强,起码那些与中国为难的边疆少数民族虽然也能算战斗力强悍,但还远远谈不上是建制成熟的国家,所以也就很难给中原王朝造成持续的压力。尤其是在他们分裂,相对衰弱的时候,那就更是不堪一击了。但宋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面对的是基本上完全成熟的国家。像辽帝国,甚至比北宋建国还要早好几十年。
如果我们能够再宽容一点,其实应该能看到,整个北宋时期,在靖康二帝被俘之前的一百多年里,宋朝的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弱,他主动挑起了很多小的摩擦,甚至国家间的战争,并且取得了相当多的胜利。最主要的比如与辽国签订的“檀渊之盟”,那也是在军事局面占优的情况下达成的政治协议。用现在的话说,那可不是什么不平等条约,而是更像现代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协议。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愿意把宋朝类比为中国的所谓“文艺复兴”时代,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宋朝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远高于以前的大唐帝国不说,比后世的明清两朝也要高出不少。总之,宋朝被他们认为是中国古典社会的巅峰。这种认识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就我个人而言,说“文艺复兴”可能有点名不符实了,因为,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文艺,文化等等诸多算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从来也没有长期受到来自于特定方面的压制,所以就根本谈不上“复兴”一说。“复兴”这个词应该是西方历史独有的现象,放到中国历史环境不合适。
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说这个。都知道,西方文艺复兴后,整个西欧社会在政治上出现的特点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逐渐成型。而在宋朝所处的这个时代,当时中华文明圈内所呈现出的政治状态和上述这个现代民族国家的结构很是类似。比如,契丹人的辽国,女真人的金国,党项人的西夏和汉族的北宋和南宋。这几个主要的民族集团都在不同程度上属于汉文化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保持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互相之间除了战争,也建立了不少颇具现代性的国家关系,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因为我们知道,这种政治状态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国的政治伦理。一直以来中国的政治伦理接受地只能是朝贡和统一,这种平等的国家关系对于古典中国来讲,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是尽管实力不济,但北宋和南宋一直以来总是念念不忘北伐,收复河山的原因;也当然成为了后世因为宋朝终其一朝也没有完成这个国家,作为中华正朔王朝的义务和本分的工作而保守诟病的原因。
但是,这种不太正常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社会的形态,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确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和研究对象。现在据说对宋辽金和西夏这个特殊时期的小国际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了。太过于具体的论述我就不再展开了,毕竟不是写论文么。提供一个结论,作为我们理解宋帝国所处的时代背的氛围。那就是,成就这种小国际环境的历史本质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成就宋帝国内部状态的历史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平衡,是皇权和官权在这个时代的平衡。这种时代气氛的平衡既带来了内部的平衡,也带来了外部环境的平衡。
其实,这都是废话。风不止,树怎么可能静呢?环境和主客体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存在。
回到我们讨论的宋朝,在这种比较平和的国际环境下,宋帝国在体内皇权和官权的互相撕扯和牵绊中,表面上有点踉踉跄跄地上路了。当皇权在国家中占优势的时候,他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北伐;而且,宋朝的皇权几乎从来没有旁落过,这主要是皇权受到全社会,尤其是其对立面,官僚集团的尊重所带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皇权代理人外戚和宦官集团也很难对这种得到了比较明晰界定的皇权产生什么长期的影响。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皇帝的职责范围定得太清楚了,导致没有了权力的寻租空间,所以宦官和外戚就无法兴起什么风浪了。
当官权占优势的时候,国家上层就开始扯皮,陷入各种各样的派系斗争。同时,国家经济和民间生活并不会受到什么大的影响,在官僚们陷入权利斗争而无暇顾及的时候,社会经济反而愈发地繁荣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