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国概说
元帝国立国从忽必烈算起不到100年,掐头去尾,对中国实施有效统治的时间大概也就半个世纪的样子。而且这半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政权也就是外观上看上去还比较稳定,而高层统治者之间残酷血腥的权利斗争几乎就没有完全停止过。这个情形更像是和蒙古人有着差不多生活背景的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特点,而蒙古人又没有伊斯兰宗教所赋予阿拉伯人的心灵能力,因此,终元帝国一朝,混乱,残酷,粗鄙和无知是统治者上层最大的特点。
从文化上来讲,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采取的大体上是半推半就,欲迎还拒的态度。这个态度最终折中为对汉文化在局部策略应对上的采用。这和后来统治中国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满清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清贵族在入主中原前很早就已经接近完全地汉化了,后来的满族人甚至变得比纯粹的汉人还汉人,这是后话。
还可以做一个对比的是前述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征服了传统的文明中心,叙利亚,伊拉克和波斯后,不遗余力地向这些文化水平远高于他们的民族孜孜不倦地学习,并几乎完全开放地采纳他们在具体生产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高超经验。而元帝国的统治者,蒙古人,几乎是与他治下的民众,主要是汉人,完全隔膜的。他们强行地将人以他的出生分为四种高低不同的等级,汉人被安置在了最低的三四等,几乎被剥夺了所有生而为人的权利。这样的政权能长期存在才奇怪呢?
这只能说明,与阿拉伯人相比,当时的蒙古人文化水平低下,心灵蒙昧。低到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意识到其他民族有远比他们优越的,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简单说,那个时候的蒙古人没有学习能力。
因此,也就基本能断言,元帝国的统治尽管表面上是大一统的,在中国历史上也一般都被视作正朔王朝。但他在中华帝国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上是断层的,所以,就整个中华帝国而言,元朝只能算一个过渡的时代,这个过渡是从壮年到暮年的过渡。元朝以后,中华帝国开始步入了夕阳之中,偶有回光返照,但一路向下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
就元朝本身而言,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没啥太值得可说的。也很难找到什么特别有意义,有趣味的事件和人物。没办法了,找几个大家普遍还算关心的问题八卦吧。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