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着林超贤导演跑去看了《红海行动》,因为他的《湄公河行动》就没有令我失望,值得感谢的是,这一次林超贤导演依旧没有让人失望,甚至说是惊喜,对于一个非战争迷,我竟然一秒都舍不得落下的看完了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林超贤导演用作品来证明了华语军事类电影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

这部《红海行动》,你要说他堪当好莱坞类型的战争片都有人相信,如果说在《湄公河行动》中林超贤导演还贯彻把武斗和文戏平均分坦的叙事手法,那在《红海行动》中,导演直接将文戏抛开,直观的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火爆、真实、残酷的战争。
讲真的,这绝对算是新世纪以来,对于战争描绘尺度最大的华语类电影,粗暴直接,枪林弹雨间的扫射,数枚炮弹的轰炸下,尸体残骸散落的到处都是,直白的传递给观众,这就是残酷的战场。

剧情的主线很清晰的有两条。
明线是以“蛟龙突击队”为主的8人小队深入战地解救中国同胞,任务主线明确,人员职责分明,层层突破和突击,从始至终贯彻着军人的使命担当。
暗线是通过法籍战地记者夏楠,从侧面展现了恐怖分子的最终目的,展现出面对恐怖袭击的无能为力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明暗主线交替展现,最终重合于战场之上,形成了完整流畅的叙事体系。这部电影里不再有高大上的主角,也没有打不死的主角光环。队伍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战场上又面目模糊,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不可替代。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还是战争场面的描述,将战争塑造的可怕、凶残、暴力、血腥,他用紧凑的时间展示军人在战场上高素质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也同样告知观众,战场无情,唯有勇往无前者方有生的希望。
每一次枪声响起,每一次的争分夺秒,看着被迫做为汽车炸弹的平民对着中国军人苦苦哀求“救救我的孩子”,看着捡起带有戒指的断指默默拼接回尸体手上而默默隐忍的眼神。
这就是战场,在这里死去的人们,你不知道在未知的地方有爱着他们的人等待他们的回归,期盼他们的平安。

有一幕是一位军人抓住敌人扔来的手榴弹,再把它扔出去,却不幸炸断手臂。这就是真实,至少告诉我们这种行为的决绝与风险,军人可以把手榴弹扔回去,却很少有人知道现实这么做的代价究竟是什么。

所有的战争场面,最精彩的当属狙击战。正邪双方狙击手之间的对决绝对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狙击手的职责更像是一个守护神的形象,他们需要高度的冷静理智,在尽可能隐藏自己的同时,需要快准狠的找到敌方定位,保障团队的行动顺利进行。
影片中的狙击手顾顺和李懂配合之间与恐怖分子中同样冷静狠辣的狙击手之间,那争分夺秒的狙击战和每一阵枪响中的成长,都是值得称赞之处。

所谓英雄,他们并没有主角光环的庇佑,他们也会受伤、会牺牲、会害怕、会冲动、会退缩,但最后他们毅然选择了勇往直前。
他们在决定成为军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有了选择,所以他们可以在生命倍受威胁之时毫不犹豫的将身上的防弹衣脱下扔向被救人员。他们坚强,因为他们有铮铮铁骨;他们脆弱,因为也许下一秒他们就可能失去生命。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这是影片中蛟龙的口号,也是千千万万军人心中无比坚定的信念。

可以看出,导演非常尊重军人,明白战争的真正含义,也同样没有看轻观众的智商。诺兰曾说过,在战争片中加爱情,会让人觉得假。
所以林超贤导演在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一位飒爽英姿的女兵,她不漂亮,不温柔,不聪明,但是她意气风发,勇敢果断,徒手单挑歹徒,肩扛防控导弹炸敌机,谁说女子不如男?

甚至是身为战地记者的夏楠,在导演的刻画下,既有与恐怖分子抗争到底的决绝果敢,也有回忆家人、心系同伴时的柔情似水。这是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形象,同样不美丽,但有着别样的吸引力。

影片在情感表达方面很巧妙的通过细节来触动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无论是佟莉在危急时刻发现石头藏在防弹衣中自己的照片,还是石头牺牲时佟莉颤抖的剥开一颗糖和他不断说着“不疼了,回家了。”。
无论是李懂在一次又一次瞄准射击中不断的构建自己的心理防线,还是庄羽临死前一定要装配好的无线通讯,都是很细节的部分。
他们每一个人在成为军人之前,他们或欢喜或悲伤或胆怯,都是那么的真实,这样的共情,在激烈战争下,让观众忍不住落泪。

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英雄”的电影,他有着完美的团队作战意识,也有着真实的“人性”变化。
真正的战争里,结果的输赢,作战指挥的好坏可能都不是这么重要,重要的是当你身处何种险境,依旧坚定心中那种勇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这才是真正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吧。
毕竟,“总有一些事,比生命更加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