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威登堡大教堂的门上,突然张贴了一份纸质的《95条论纲》。这份矛头直指宗教神权的文告,立刻引起人们的围观。
这个《95条论纲》的作者就是被称为宗教改革先驱的马丁·路德。《95条论纲》通俗易懂,对教皇和教廷的揭露,从小事开始,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出发,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大众的热烈反响,点燃了人们对教廷的抗议怒火。
在那个印刷技术和传播手段十分落后的年代,人们通过手工抄写、闹事张贴和口口相传等原始方法。仅用了四个星期,就让这份论纲传遍了整个德意志,堪称传播史上的奇迹。
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张贴《95条论纲》那么,这个马丁路德又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的宗教观念又是怎样的呢?
1483年11月10日,马丁路德出生于德意志艾斯勒本城。
1501年,马丁·路德进入埃尔福特大学读书。他和许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学者成为朋友。
1512年,马丁·路德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学位,不久被维登堡大学聘为教授。
这么看,马丁·路德应该是神学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人生也应该是一片光明。
一切变化发生在他去罗马城朝拜的路上,对天主教十分虔诚的他在罗马目睹了教会的各种腐败状况。接触了一些道貌岸然却十分龌龊的神职人员,不由得震惊万分。对现有的宗教秩序产生了怀疑,蒙生了改革宗教的冲动。
通过思索和观察,马丁·路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观,对改革取向也有了自己的思索。《95条论纲》的出现,看似偶然,实际上正是马丁·路德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爆发。
那一天,马丁路德路过维登堡教堂,一个红衣主教正在卖力的推销:上帝的孩子们,我受教皇的委托,向各位出售赎罪券,只要你们用金币购买教皇颁发的赎罪券,那么你们所有的罪孽就可以得到赦免。你们的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神职人员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不由得怒火万丈。回到家里,马丁路德铺开纸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95条论纲》。第二天就张贴在维登堡教堂的门口,果然引起了轰动。
后来在与莱比锡大学辩论中,马丁路德公开否认教皇的权威。否认教会是永远正确的。他的观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让教会惶恐不安。马丁·路德通过这次辩论。不仅名声大震,也让他走上了与教廷彻底决裂的不归路。
他先后发表了三本阐述自己观点的小册子。主张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德意志教会,反对教皇干涉德意志事务。他还强调,信仰是每个教徒自己的事儿。每个教徒都可以阅读圣经,理解圣经。
马丁路德的离经叛道让教皇怒不可遏。他下令,马丁·路德必须在60天之内悔过,否则将会开除教籍。
马丁路德将会如何反应呢?60天一到马丁路德当着众人的面焚烧了教皇让他悔过认罪的诏书。
马丁·路德当众焚烧诏书马丁·路德的成果
不过在那个诸侯权势是很大的德意志,有人对马丁路德欣赏有加,这个人让路德进入他的城堡安心做研究。在这里,路德潜心工作,把拉丁文的圣经译成了德文,这被认为是路德的伟大贡献之一。
由于圣经是拉丁文,写作,一般老百姓不认识拉丁文。所以,教会人员把持着圣经的解释权。路德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解释圣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通过直接阅读圣经,理解圣经的基础上,产生对基督的信仰的权利。路德的文字清晰易懂,很受百姓欢迎,为大众反抗教廷提供了精神食粮。
1546年,路德在家乡病逝。
九年后,路德派教会获得合法地位,成为宗教改革的旗帜。而且路德宗教改革超出了德意志范围。跨越到整个欧洲,对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形成了极大的震撼。马丁路德因此被称为宗教改革的先驱。
02
闵采尔起义
1524年发生的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对宗教改革也产生了推动作用。
托马斯闵采尔也是一位神学博士,也曾经积极参加过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随着改革运动的发展,触动了不少统治阶级的利益,也激起了贫苦的农民反抗压迫,要求改善生存条件的愿望。路德的改革,改良色彩浓厚,他并不希望暴力推翻社会秩序。
革命家闵采尔当统治阶层与底层民众发生激烈矛盾时,路德自然站到了诸侯和贵族一边,闵采尔与路德分道扬镳,坚定的主张采取革命手段。他宣称,天国即将降临,他不是在天上,而是在我们脚下。他主张建立天国的方法不是等待和忍耐,而是去推翻那些不正义之人的统治,他的主张得到不少人的拥护。
1524年夏天,闵采尔领导的起义爆发,许多农民响应。
1525年3月,起义军攻占米尔豪森城,起义军建立了永久议会。实际上的政权,闵采尔当选为主席,起义军的浩大声势,惊醒了原本四分五裂的统治者,他们联起手来,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最后,起义军失败,闵采尔被俘并被杀害。虽然闵采尔的起义失败,但是他们的行动显示了多数民众的力量和愿望,也同样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程。
03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
出生在法国的加尔文,对路德的新思想推崇备至。
1536年,经过苦心研究和思索,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要义》一书,对基督教义和新政的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这本书一出现,立刻成为大街小巷议论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比马丁路德的讲述还要透彻,对人类阶层的分析,对人们自律的要求很符合那时候人们的普遍看法。经过激烈的辩论,加尔文派的理论逐渐占了上风。
加尔文和他的《基督教要义》1541年,宗教势力强大的日内瓦市政当局向加尔文发出了邀请。收到邀请的加尔文认真计划着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一个宏伟的计划逐步形成。
他规定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也不再隶属于地方诸侯,而且信仰加尔文派的人和组织要在宗教和政治上统一起来,结成同盟。由定期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领导,教会的所有高级职员由选举产生。这些做法比教皇和罗马教廷的高高在上,显然更有吸引力。在加尔文的领导下,欧洲的宗教改革很快传播开来,罗马教廷的影响力遭遇很大冲击。
04
欧洲为什么会在15、16世纪发生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呢?
从大的背景看,15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无论教义解释权还是腐败落后的管理机构,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宗教改革是一种必然,甚至连欧洲不少国家的统治者也有这一要求。
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以失败收场,让腐朽的教皇名誉扫地。残忍的宗教异端裁判所对具有新思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人实施酷刑,让教廷的权威大打折扣,更让教廷丢尽颜面的是罗马教皇为弥补耗尽的财政库,经常出售各种神职人员职务来聚财敛财。
为维持教廷庞大的经济开支和高级教士奢侈的生活,教会设立名目繁多的税收。除上面提到的赎罪券外,还有什一捐特别捐特色捐等等,打着神圣的幌子,干着最见不得人的勾当。
中世纪教会以炼狱威吓信徒,兜售赎罪券这让人们想起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卖官鬻爵,也更了解了前面所讲的马丁路德遭遇红衣主教无耻售卖赎罪券时的愤怒。
红衣主教成了搜罗钱财的魔鬼撒旦 教会的腐败虽然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但这股改革风迅速燃遍整个欧洲,在新兴资产阶级势力较强的地区,如瑞士、尼德兰、法国南部,宗教改革以群众运动方式进行。而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国家,如英格兰及北欧各国,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国王取代教皇成为教会首脑,教廷的地位被削弱。各国纷纷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教会。
由于天主教实力较为强大,宗教改革阻力重重,新教未能在南欧主要天主教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取得进展,天主教在南欧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大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这三个运动对天主教的态度有怎样的联系呢?
简单来看,文艺复兴虽然波澜壮阔,巨星辈出,人文主义盛行,但是对宗教更多的是借用其名义。最多是对叫停某些做法某些人不满,而没有更深层次的质疑。
到了宗教改革时代,开始了对教义的质疑,对教廷领导机构体制上的质疑的过程,以及对《圣经》解释权的争夺。
到了更后来的启蒙时代,对教廷和教育的怀疑已经不在话下。更多的是表现出对民主、自由、公正的追求,甚至出现了无所畏惧的无神论者。
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对宗教认识的逐渐深化,是对人文精神的逐步强化。
宗教改革运动进步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虽然还是宗教体制内的革新,但是他的进步意义不容忽视。
人文主义
由于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新教更重视人的个性与现实生活,宣传民主思想,继文艺复兴之后。宗教改革进一步冲击了神学对科学和自由思想的禁锢,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杰出人才备出。
普及教育
另外,新教重视普及教育,把办学作为传教的手段之一。马丁路德主张,在所有城镇农村设立公费学校,强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学习宗教,也学文化。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开始了普及教育。为后来发生的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人才。
政教分离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从政教分离来理解,这句话很有道理。实际上宗教改革之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做到了政教分离。教皇和教廷的影响越来越局限于精神层面,对欧洲国家政权和世俗生活的影响减弱。政教合一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