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
别名:黄头草、大黄草、黄仔蔃
性味:凉;甘、微苦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乳功效痈,黄疸,热淋,肝气郁结,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禁忌:本品种子有毒,用时须摘除豆荚,以免中毒。
性状:本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细纵纹,支根极细,有的断落或留有残基;质硬。茎丛生,长50~10cm,直径约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纤细,疏被短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1对,多脱落,小叶矩圆形,长0.81~1。
产地:广东、广西

鸡骨草是相思子的干燥全草,需要注意的是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同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中医认为它性凉、味微甘、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利湿退黄、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蛇咬伤、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等。由于鸡骨草性凉,对于虚寒体质,如日常畏寒、怕冷或是容易腹泻的人应当禁止应用。
(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