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次课,还是2班的歌声明显差,声音不整齐,状态懒洋洋,许多人一副懒得开口的样子。我在一旁要求、催促、指导,又是不见效。
再次提醒,学生们略略坐直一点,歌声依然不生动。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班级所用的手段都是无用功,从去年到现在。为什么明明音色这么统一的班级,唱歌劲儿这么弱,是不是我正向的评价过少,要求过高,导致兴致降低。
于是,从第二次课开始,我着重寻找闪亮点,夸张地表达自己对他们演唱的喜欢。
“开头第一句太美,要的就是这样悠悠的意境。”
“确实是你们班第一句唱得最好,古诗的韵味一张嘴就出来了。”
在赞美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
“你们班歌声的最大优势就是音色统一,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冒出,就是这一遍不够的地方在于第二乐段起音就是高音,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段情绪更为激动,从高音起唱,气息提前做好准备,出现一个明亮的音色,这里还是像第一段的音色演唱就没有感染力了,来再试一遍。”
学生的精神状态好一点了,坐正的人多起来,我在钢伴中大声提醒“吸气”,第二段第一句明显明亮有力一些,学生在努力了。
第一首古诗新唱第二节课进步明显,我立刻又肯定了他们态度的转变。第三次课学习第二首古诗词歌,学生在感受阶段互动较多,演唱阶段声音比第一次课清楚许多,我又赞美他们的歌声,肯定他们的态度。并表示会在另外五个班上表扬他们2班的进步。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学习的内驱力。道理都懂,但是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用一味地“挑刺”刺激对方,希冀立刻改善。还是需要更多的鼓励,获得更多美好的感受,建立对学科是兴趣,尤其是我们美育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