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老子杂谈(二)老子有什么用?(上)

老子杂谈(二)老子有什么用?(上)

作者: 第贰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2:26 被阅读25次

中国人讲究“学以致用”,但从这个角度老理解老子,却可能导致严重的曲解和误读。

《老子》有什么用?提出这个问题,就已经很不“老子”了。因为《老子》这本书的一大要旨,就是希望为人处世,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别总想着做了这件事情又能挣到多少钱了,又能连升几级了,如果这么想那就已经远离老子心中的“道”了。但你我都明白,若想让现在的人花点时间在某件事上时,最好先告诉他“有什么用”。职场上管这个叫职业规划,或者叫画大饼。就拿写文章来说,最好从标题开始,就告诉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你能得到啥,一定要制造出不点开就错过了几个亿的感觉。我不能免俗,也只好先给大家说一下:《老子》有什么用?

《老子》的用处,可以分为三种:玄用、阴用、阳用。

别着急,咱一个一个说,首先来说一下玄用。这个词是不是听起来就挺虚无缥缈,那咱就换个接地气的说法。养生知识知道吧,道教思想听过吧,对!这就是《老子》的玄用。你比如说老子的第三章,有这样一段话: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段话在我看来,老子是在讲一个有道的人,不会表面上显得自己很有想法,或者很有追求的样子,而是会默默地充实自己的学问,强大自己的内心。但一直以来,这段话是被一些人理解为炼内丹的一种法门,认为这是在讲怎么把自己的内体假想为一个中空的炼丹炉,然后又怎么把自己的精气引导出来,充实进去,最后焙炼道教所讲的一种内丹,如果这么解释,是不是觉得《老子》好玄奥?

在此我要声明,虽然学习《老子》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是对于养生知识,我真是一窍不通。自己平时也是个亚健康的状态,所以我是没有任何资格谈论养生之道的。而对于道教思想,我也非常缺乏研究,什么炼气化精,炼神还虚,真的觉得好高深,实在搞不懂。只不过道教的兴起,不过是汉朝以后的事儿,而《老子》的问世,比之要早好几百年。《老子》的言论,确实是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绝对不会是老子的本意。思想和文字的命运,说起来非常可怜!话一出口,字一写下,就只有任人摆布的份儿,别人怎么理解怎么评说,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下面再来说说《老子》的阴用。所谓阴用,就是往阴险狠毒处“用”。《老子》的阴用,历史悠久,信徒众多。自古以来,凡醉心于权术阴谋之人,不少都会暗自揣摩,并且乐此不疲。不过大家也不必把《老子》的阴用想得太高深,比如《老子》第36章里的这一手,也许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都用到过。这一章开篇即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段话的字面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将要关闭的,一定先张开;将要被削弱的,一定会先强盛;将要被废弃的,一定会先被推崇;将要被剥夺的,一定会先被给予”。在我看来,这段话所反映的,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法。就像老人家说的,没有得,哪有失?没有强,哪有弱?比如你是个管理者,你想别人为你所用,获得别人的价值和好处,当然应该先把工资奖金开够啦,这就是所谓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段挺光明正大的句子,一直以来,却是《老子》最被普遍阴用的一章。

在阴谋家们看来,这段话无疑是在暗示这样一个无比阴狠的宫斗伎俩:如果想搞垮一个人,不妨先让他志得意满,从而令其减轻防备之心,这样更容易在背后上下其手。如果对方因此而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乃至最后自己就玩死了自己,那更是再好不过!是不是感觉好阴险?只不过迷恋于此道者,大概都忘了老子还说过一句话:“其事好还”。这句话的现代意思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个小众的存在。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老子》在后世,渐渐走上“玄用”和“阴用”两途。对《老子》那种“玄之又玄”的解读,一般人当然是难以理解的,而因为《老子》有“阴用”之奇效,更导致其被少数人敝帚自珍,不愿广为传播。既然是驭民之秘诀,宫斗之法宝,知道的人当然越少越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都知道了,我还怎么算计你啊?但话说回来,其实《老子》的“阳用”, 才是《老子》的真正价值所在。所谓阳用,就是往正面积极处“用”。这不仅是理解老子的正途,更是老子奋笔的初心。下一篇,我们就来谈谈《老子》的阳用。

下次聊点啥

老子有什么用(下)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长跑,老子就是古今长跑队的首席教练,他教会我们如何才能跑得更远,以及怎样才能笑到最后。


如果喜欢第贰月

赞赏一个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杂谈(二)老子有什么用?(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ka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