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杂谈(四)老子是谁?(上)

老子杂谈(四)老子是谁?(上)

作者: 第贰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20:44 被阅读0次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感慨李白哥哥的这句诗,用来形容老子,也是非常贴切的。

    “老子”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可谓大雅又大俗。既可以指代哲学家“老子”,那是圣人级别的大咖,后来更是被追捧为神仙;同时又是强刷自我存在感的民间口语,一旦喊出口是非常过瘾。你看阿Q临刑前,吼上一句:“老子二十年后还是条好汉”,立马就感觉收获了很多尊重,于是一场闹剧也变得大义凛然起来。两个“老子”,一个是低调的优雅,另一个则是高调的粗野。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象,竟然浓缩在一个词汇里,实在很有意思。至少,孔子是没这待遇。

    我们要谈论的,当然是作为哲学家的老子。说老子是低调的优雅,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反对。今天关于老子形象的标配,就是老人家鹤发童颜,一袭白衣,然后骑着个青牛。那潇洒飘逸的风范,比起孔夫子恭敬作揖的模样来,不得不说,确实更有仙气儿。

    只可惜,我要遗憾地告诉你,这应该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想象,真正的高人,不会给历史留下这么清晰的一个身影。

    今天我们关于老子的生平故事,基本来自司马迁的《史记·老韩列传》。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地位当然没得说,不过里面关于老子的这一段,绝对是一笔彻头彻尾的糊涂账。一会儿说老子是春秋时期,国家(周朝)图书馆的管理员,叫李耳;一会儿又说老子叫老莱子,是个活了两百多岁的世外高人;另外还说老子可能是周朝的太史,叫老儋。别说看的人犯迷糊,估计司马迁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要理解司马迁。太史公愤笔疾书的时候,汉朝已经立国一百来年,离老子可能生活的年代更有四五百年,相当于今天来说明朝的事儿。更为重要的是,那会儿信息可不像现在那么容易保存。书籍都竹简的形式,就是把竹片儿捆在一起拿手抄写,老珍贵了!而就这么珍贵的东西,后来还遇上秦始皇焚书坑儒,跟着项羽火烧阿旁宫,两把火烧了个七七八八,所以西汉建立的时候,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只有到民间去找点口述历史来填补文化空白。传话这种事,向来就不靠谱。混过职场的人都知道,下面随便发句小牢骚,只需经过两三个人嚼嚼舌头,到领导那儿说不定就成了天大个阴谋,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司马迁,能够在第N手资料上把事情弄明白。

    今天对于老子最普遍的误读,就是说人家叫李耳。因为《史记》里有这么一笔,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编课本的人是信了。现在教材里的对老子的介绍,开篇就是“老子姓李名耳”,这基本上就是照搬《史记》原文。我就不明白了 ,《史记》里也说了老子还可能叫老莱子,课本里怎么就不提呢?断章取义很容易误人子弟嘛。其实近代以后,经过像劳思光、陈鼓应这些哲学家的严密考证,老子的真实姓氏已经有了比较靠谱的说法,那就是老子不姓李,就姓老!至于“耳”这个名字,也可能为误传。所以对老子最靠谱的称呼,就是“老子”。

    为什么老子不姓“李”,而是姓“老”?我们一般人倒也犯不着操专家的心,只需要知道下面三件事就足够了:第一,春秋两三百年,当时的文献里就没有出现过姓“李”的人;第二,“老”和“李”在那会儿的发音是一样的,传来传去,“老”传成“李”很正常;第三,先秦惯例,称呼大咖都是“姓”加上一个“子”字,比如孔子、孟子、庄子,既然如此,老子为什么不能姓“老”呢?

    其实,所谓“老子”,是不是指的一个人,实际上都大为可疑。中国古代早些时候,文化官员很多都是世袭。就像司马迁他们家一样,如果老子真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那这个职业很可能是爸爸干完儿子接着干那种差事。文化官员受人尊敬,爸爸叫“老子”,儿子叫“老子”,孙子也叫“老子”,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子》五千言,玄奥精妙,意境深远,如果完成于一人之手,这人得有多大的智慧?而如果是“家族工程”,似乎更合情理。说到这,就要牵涉到老子出关著书这件事了,这也是一桩历史的疑案,下一篇,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下期预告:老子是谁?(下)

    出关著书这事儿,确实是个好故事。可惜,也就仅仅是个故事。


    喜欢第贰月

    记得赞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杂谈(四)老子是谁?(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z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