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写作业时经常会拖拉、磨蹭,通常是5分钟还没打开书,10分钟没有开始写作业。首先家长要知道孩子为什么逃避写作业:
1. 作业带来的隐性压力:孩子每天的作业会是好几项:写四行字、背古诗,口算等。当孩子面对的作业有压力,就会想逃避。孩子不想写的时候,父母开始催促。如果每次写作业漫不经心、不认真的时候,家长便会打骂吼。如果作业和这个打、骂、吼多次结合以后,它们之间就会建立稳固的连接。孩子一写作业就想到父母的打骂吼,让他觉得很害怕、很烦、还讨厌,想要逃跑。
2. 坏情绪让孩子逃避:太多作业带来的隐形压力,让孩子不知道如何启动。另一方面,家长陪读时的打骂吼带来的坏情绪会让孩子想逃避。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能够快速启动马上开始写作业,就要对压力和坏情绪分别去作用。
一.20秒法则:用20秒让孩子的大脑启动起来。
如果一件事情特别容易启动,需要启动的能量很短,就会比较好进行。难启动,需要启动能量很长,孩子半天启动不起来。
心理学家肖恩. 埃科尔提出一个20秒法则。任务要小,能量要小:让孩子每天开始学习之前,把第一个任务安排个容易的、孩子喜欢的小任务,让孩子快速启动,快速让他的大脑神经,在这件事情兴奋起来,启动起来。
安排作业的三原则:一:化大为小、二、从简单的开始,三、加入静心环节
启动以后需要做什么?
二、用情单法清空大脑
1、帮助孩子建立外在的作业可视清单
2、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做完以后就划掉,然后再拿第一件事情进来。在学习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
3、建立清单4原则:一先做简单的、喜欢的、保证这件事情能够迅速启动,二每天的顺序要基本固定,让孩子做起来有掌控感。三让孩子自己去决定顺序,不同孩子的顺序也不一样。四最好让孩子自己整理清单,形成工作思路,养成习惯。
三、用打钩法奖励大脑
1、内啡肽的作用: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当内啡肽分泌时,我们体会到一种快乐感,会觉得内心喜悦、快乐。完成作业打钩时,孩子体会到了快乐,感觉被奖赏,接下来会更愿意去完成。
2、打钩强化快乐感受:每次完成都打钩会让刚才体会的到的快乐感更强一点,孩子会对完成时的这份快乐有预期,有期待,会更愿意去开始。
3、言语和非言语信息:除了言语上说“完成了”,不需要说太多,还要去加一个非言语的信息。用你的表情和动作,去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欣赏。让孩子对做作业本身建立一种“我想要去完成,完成了会喜悦”的感觉,升腾内在的学习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