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这三者,是很难做到的,这三者的顺序也是从左到右!孟子在辅佐君王时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有仁、仁道和王道的事。我们来看他都说出了什么?
孟子曾经对王道和霸道进行过比较:“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这里是对霸道和王道做出了区别对比!霸道和王道的区别又是什么呢?霸道我们都知道是让天下统一,这些百姓看到天下被统一了,不得不服气,但这只是他们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所以这属于被动归一,但是被动不可怕,你要在天下统一之后,实施王道。怎么个做法?我们不能用武力来征服他们,不然只会让百姓表面服气,心不服气。我们要做出能够感化百姓的事情,我们要以德服人(正常点啊,不是那个缺德的德),用仁政来,征服他们,对他们宽宏大量,少税收!少用刑!注重农业,自己亲自去体察百姓疾苦…这样百姓们才会相信你,大家都是出于心里的服!这才有效果!这样你就实施了王道,你就主动归心,民心主动来找到你家。
而这样的主动归心,就叫王天下,王天下的策略是什么呢?他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王天下的具体策略,也就是让人民悦!也就是让人民非常开心,能够有这样一个贤君!这样就民心就在你手,你也就归心了,大家都会信任你!这样你再颁发一些制度,这天下不可能乱了,就单说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肯定安康了,那其他国家当然也会开始效仿你!孟子的这种策略和春秋时期的孔子有没有什么区别?区别还是有的,孟子的人是外推然后去实行仁政,而政,也包含这个,也要去实施王天下,只有实施了王天下以后,大家才会相信你的仁政,毕竟治国要先治民心!
那么,治理一个国家应该怎么办呢?他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孟子看来,能够“得道”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人和,只有人互相和睦,也就是互相尊重对方,而且还信任你,归心的时候,你才能够有机会去实施道。这可是个好机会呢!这三者的关系,也就是在这种时候开始逐渐的融合起来!多么巧妙!
在孟子看来,王道的核心是什么?他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他的核心就是王道,但是要想实行王道,必须让每个人都“仁”,而且每个人都要有“仁道”。然后他们归心于你,你就可以实施王道了!这就是王道、仁道和仁的基本关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