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那一天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至少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
那一天,是考研国家线出成绩的日子,当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心如死灰,我考研成绩没有过所报考院校的复试线,更糟糕的是考研成绩也没有过一区线,与一区线三分之差。由于与自己所钟意的学校失之交臂,我连续一周失眠,头发大把大把的脱。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差不多两年,那些起早贪黑,那些熬夜苦读的时光被这一分钟打败。忘不了每天天还没亮就去吃早餐,没有周末和节日,每天晚上总是11点多,一个人迎着风,裹紧衣服,独自回宿舍,在这段苦行僧般的日子里,我以为熬过黑暗就会迎来光明。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复试,而我只能每天一个人走去很远的地方,这样就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用每天装作自己很快乐,假装考研对自己无所谓,可我知道,对一个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走得更高,才能得到至少在别人看来还不错的机会。
时间久了,自己的内心仿佛被掏空,心境变得好苍凉,感觉自己来到了横店,变成了演技拙劣的群众演员,为了所谓的洒脱,说着让自己听了也会作呕的话。我知道自己不是为了向别人乞讨施舍。
大学四年,因为性格的原因而屡屡受挫,我也尝试改变自己,可是真的很难,有的东西好像是骨子里的。我羡慕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如鱼得水,我也羡慕他们总是把假话说得那么真。
那时的心情很阴郁,失落,孤僻。我在日记里写下:那些阳奉阴违的两面派,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那些口蜜腹剑的落水狗,那些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我永远也学不会。我尝试安慰自己,这样会让自己恶心,喜欢照镜子的我,害怕有一天不认识自己。那段时间,我不愿与任何人交往,想一个人放下一切去逃亡,索性被这个世界遗忘。
清楚地记得,2016年3月17日那天晚上,当舍友沉浸在即将复试的狂欢中,而我找了个理由婉拒了他们,迈入只有一人的图书馆,随便看一些杂志打发时光,林林总总的杂志,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书也看不进去。
旁边坐了一个女生,她问我喜欢文学吗?我点头答应,因为我的普通话真的很普通,我羞于说话。她又问我,发表过文章吗?我说发表的杂志是一些不需要版面费的,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杂志需要收版面费,我没有那么多钱。她说给你推荐个软件名叫“简书”,真的很不错。起初,我并未在意,以为不过是类似以前用的文学类软件,换汤不换药。她离开图书馆的时候,又重复了一遍。抱着“尝试用用吧!”的心态,下载了这个软件,记得当时用的是流量,对于每个月只有50兆流量的我来说,相当心疼。下载完了,打开这个软件,注册,登陆。简洁却不简单的首页中,富含哲理却又不失诗意的句子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它们很贴近生活,不是假大空的东西。每天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得关了软件,感觉意犹未尽。那天晚上,我在简书写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那是第一次我真正了解了自己,自己“爱不释手”的真正原因是我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第二次打开这个软件,就看到有提示消息,我当时很兴奋,立即回复了他们,很高兴,有人懂我,他们也鼓励我继续尝试选择新的学校,因为年轻,永不失败。
从此,我开始了在这里倾吐我的心声,虽然每篇文章的喜欢数不超过十位,但我很满足。等待是有生命的,这些等待也让我不再感到孤独与空虚。
由于很早就完成了毕业设计,剩下的时间,我就一个人去了好几个城市,拿着简历,以及早已烂熟于心的自我介绍。那是我第一次去省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望着窗外从夕阳西下,霓虹璀璨,朝阳升起,几乎整夜没有合眼,我也思考了很多,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尽力了,心境才会渐渐变得通途,豁达。
从那以后,偶尔在“简书”写过几篇文章,但可能是有些忙碌的缘故,期间换过新手机,换过新号码,也再没有登陆过“简书”,但我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衷。
这两年半的时间,在实验室,宿舍,食堂这三个地点不停往复,有时候一个重要数据的获得需要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数据计算失误,会招致满盘皆输,在这段风尘仆仆,蓬头垢面甚至有些狼狈的日子里,我也从未想过放弃,不是不想,因为不敢,因为像我们这种家境很普通的学生,只去想来路,不敢想回路,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我的研究生生涯也顺利圆满结束,也算是给自己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案。
今年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10月1日那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注册了新的账号,开始在“简书”新的生活。现在回首以前的日子,以现在的角度和眼光看觉得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在我人生灰暗的那些日子,你就像一盏心灯,点亮了我的心灵,温暖了我的人生。感谢你的一路相随,我愿不离不弃,和你相伴到永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