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算得上直呢?有人向他去讨醋,他自己家里没有,却向邻居讨了醋来,转给来讨醋的人。”
微生是复姓,高是名,微生高是鲁国人,著名的直肠子。他的著名故事,是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来,大雨来了,河水暴涨,他却信守承诺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淹死了。大家都说他这个人太直。孔子则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曲意取宠,要名不要命。这种似是而非、虚名无实之事,孔子颇为深恶痛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非就非,那才叫直。曲意逢迎,那不叫直。
“孰谓微生高直”,儒家对“直”格外强调,也有深刻的理解:“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人活在世上原本应该真诚正直;没有真诚正直而能活下去,那是靠着侥幸来免灾的。)孔子不认可微生高的“直”,认为他首先不够真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也就是说,有人向他去讨醋,他自己家里没有,却向邻居讨了醋来,转给来讨醋的人,功劳变成了他的。
“直”跟“不习”有关,很多人就是受后天的习气熏染,原本的“直”就失去了。古语说“性相近,习相远”,有时候越偏离,越厉害。这里的微生高,看着好像是在做善事,由他的行为,可以以小见大,不是醋的问题,而是这个人不真诚。如果让他去处理国家大事,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以这种习性,我们就要提防他,对他不要有过高的期望。何况他在外面已经有一个“直”的名声,那就更糟糕了。本来就名实不符,而一般人常常不会识人,都说他很直,结果误导别人。所以,孔子就在这种小事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有些人习气深重,但是他在外面会因应某种目的做一些事情,这时候反而遮蔽了他心中的直,表现得不光明、不自然。朋友跟你借钱,你没钱,没钱就直说,拒绝借就叫直。你没钱,结果你又不拒借,跟有钱的朋友借,再转借,让人感恩戴德。其实,没有钱,为什么要假装有呢?人家感激你,那个真正给你出钱的人谁去感激?所以这种人不能叫直。
道理我们懂了,问题是孔子怎么知道微生高的这件事呢?人家跟微生高借醋,他偷偷摸摸到别的地方又转借醋,孔子都知道了,好厉害!看起来他那三千弟子都是情报员,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
今天学习了孔子教我们识人。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