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从朋友圈里读到了小雪写的散文《母亲的花生》,内心感慨万千。小雪生长在偏僻的云南的一个小山村里。
那里的沙土地最适宜种花生,从小就喜欢吃花生的她,长大后走出大山。
听着父亲电话里告诉她花生成熟了,让她们回家吃时,她想起来15岁那年夏天,她被省重点高中录取,母亲为她筹学费的往事历历在目。
家中姐妹多又是上学的年龄,仅靠种几亩薄地的花生收入供姐姐上大学,哪里还有闲钱供她读书呢?
母亲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秉性,大声地对小雪的爷爷说“女娃怎么了?她能考上我就一定让她上大学!”
母亲果断的把地里能值钱的,还没有成熟的庄稼先卖掉,再上亲戚家凑一部分。
眼看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一声令下,把地里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花生拔起,卖掉新鲜的花生 ,钱终于凑够了。
那些年,在她的记忆中,她们家的桌子上永远是干瘪的,小的花生米。好的,饱满的都被卖掉换成了学费。
那些艰难成长岁月里,母亲为她们姐妹上学而筹学费的经历,化成了她积极奋发努力学习的动力。
姐妹几人先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小山村,苦难是一所大学,她们姐妹始终不忘父母的辛劳,用努力的汗水换取了今天可喜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每每看到桌上粒粒饱满的花生时,小雪总会想起那些瘪瘪的小小的花生仁,想起了母亲的花生。
读到她的文章 ,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涌起层层涟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