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课程已经结束,《人是如何学习的》也已开启。
下午,我在看书,爱人在备课。我教语文,他教数学,似乎在教学上本没共同语言,但高中理科学习的知识,我在数学方面还略知一二。
他和我交流”垂线“一节的知识,谈到了几个知识点,谈到了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谈到了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也谈到了现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我也发表了自己对如何教授这节课的意见,针对他说的一些现象,我说一些做法是“主体性神话”,我们应该追求“被动的能动性”,教学中应该进行“三重对话”,当然,我也说了什么是“主体性神话”,什么是“被动的能动性”,还有“三重对话”的意义,以及“阶梯型课程”与“登山型课程”的区别。说完之后,自己也很吃惊,这些概念在学习时感觉很难理解,今天怎么能很流利地来讲给别人听?同时也明白了,所有的学习都会留下痕迹。
一次不经意的交流,让我对上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复习。内心的感觉是甜甜的。
困惑:
我今天读《人是如何学习的》时,读到了“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构建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我认为这里的已有知识和相信的知识可以理解为“前概念”,“鱼和鱼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这让我想起了《论对话》中的思维假定,感觉前概念与思维假定似乎有关系,也没百度出想要的结果,您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前概念是知识,思维假定是看法、观念,它是人们利用前概念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即前边说的用前概念建构知识中的危险性所在。这种理解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