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
时隔六载《妖猫传》,跨越千年《长恨歌》

时隔六载《妖猫传》,跨越千年《长恨歌》

作者: 青年小圣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21:50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大家恐怕又被一部电影刷屏了,陈凯歌导演继《道士下山》2年之后,再一次携作品走上荧幕——《妖猫传》。果然,凯哥导演的作品再一次引燃了舆论,网络上评论不一,一度和13年前的《无极》拿来比较,梦幻得让人再次看不懂其用意,真是“妖猫”一出,给这2017年的结尾画上浓重的一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天刷了一遍,不讨论剧情,只想谈谈两个体会:

    1、大气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毋庸置疑,唐朝可谓是最最鼎盛之期,军事、经济、文化、政治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盛唐盛唐”,不是出自虚言。

    电影将背景放在了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在他的带领下,唐朝的社会发展及国际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因此,电影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呈现出“盛唐”的场面。陈凯歌导演最终在襄阳选择了一个地方,斥巨资,前后花了六年时间,建了一座“唐城”。除了参照真实的长安城规模比例建造以外,剧组制作团队还翻阅了大量古籍史料,力求还原出历史感,避免出现劣质的假古董建筑。唐城的一草一木都特别注意互相的透视和关系,种植每一棵树工作人员要跑上至少二万步,去远近测量它与建筑之间的位置,思考这些树如何在镜头中体现美感。

    陈凯歌说:“等这些树都长起来,郁郁葱葱,我要给大家一个真正的唐城。”这一次的搭景,也成为了陈凯歌电影,甚至是亚洲电影场景搭建之最。于是,最终给我们呈现的是这样的效果:

    金碧辉煌的宫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繁花似锦的街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安最有名的妓院——胡玉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剧情最高潮部分——唐玄宗为“杨贵妃”办的“极乐之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感觉,电影近乎完美地再现“盛唐之气”,换言之,这应该目前为止距离我们想象中的唐朝最近的一次,整部影片大气、辉宏,胸中无大丘壑断断不能成此效果,从这点看,大导演实至名归。

    第二点:长恨歌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甚至可能有些人不了解这首诗的作者,但其中著名的几句诗恐怕很少有人没有听过: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歌,使得李隆基在中国封建王朝352名皇帝中,以别样的艺术形态传颂至今。

    “长恨”一出,头条无出其右,从此,白居易便如三十年前的李白一样,家喻户晓。甚至连歌妓也仗着懂白居易的诗歌自抬身价:

    吾诵得白居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竟何等才能能写出如此著名的作品?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官僚家庭。从小便经历了藩镇割据的战争,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纪轻轻便饱读诗书。

    唐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由江南赴京赶考,经人介绍,去拜会长安名士顾况。起初,顾况看着他,不以为意,对他说: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拿居易的名字打趣,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问他有什么作品先看看。

    白居易做了四句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后不禁大为嗟赏,再不敢轻视这个年轻人,道: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白居易在当年的应考中便将此诗补全,是为《赋得古原草送别》,当时他年仅16岁。

    27岁考中进士,是当时17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有诗为证: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三十五岁,任周至县尉。同年十月,和友人陈鸿到仙游寺游玩。无意中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他们觉得这样稀奇动人的故事,如不记载下来唯恐与时消没,不闻于世,实在可惜。尊友嘱,白居易借用历史人物和传说,经过艺术加工,润色,今天我们得以一睹这首荡气回肠的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人生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

    《长恨歌》之后,很多人都以为白居易文学巅峰已过,不会再有第二首作品能够高于此,因为历史上这样的“名人”数不胜数。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因得罪了朝中权贵,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正在弹琵琶,哀哀怨怨之声,使原本心情抑郁的白居易更加深有同感,挥毫而就,创作出了一首人生中另一首巅峰之作——《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距离《长恨歌》已过去十年,《琵琶行》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情感表达上,均胜过《长恨歌》。至此,奠定了乐天居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继李白、杜甫之后,成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

    赵翼《瓯北诗话》中评价白居易:

    古来诗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广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又有《琵琶行》一首助之。此即全无集,而二诗已自不朽,况又有三千八百四十首之工且多哉!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后人称之为“诗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隔六载《妖猫传》,跨越千年《长恨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yy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