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第二章的时间跨度有点大,一下子来到了一九七二年冬季。
这一天,A市要对一批死刑犯执行枪决。第二章都是围绕这次枪决的事来写的,故事开始即高潮又悬念迭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在那个时期,对死刑犯执行枪决可是一件大事,肯定要让很多人知道,让很多人来围观,并且让人能有心惊肉跳的感觉,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以达到对人的教育目的。
要达到目的就必须广而告之,在当时,特别是共乐区非市中心区,只能在主要街道的显眼处贴布告,而显眼处也不过是人们经常过往的某面墙。
有关判决书要印满一整张大白纸的说明,充分体现了梁老师的睿智风趣。不知道用可爱来形容合适不?
七名罪犯中有一名二十三岁的男犯,很快成为了市里青年们的谈资。因为这名男犯不仅年青,还曾是本市“九虎十三鹰”中的一虎。
“九虎十三鹰”形成的内外因、人员构成、所作所为以及最终下场,不方便摘抄(估计简书不宜),其中“盗亦有道”倒是值得肯定的。
“九虎”之一涂志强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悲哀是几岁时母亲病故,幸运是有家可归;悲哀是孤僻内向,幸运是独子可以留城;悲哀是他父亲希望他“上山下乡”去,但他猜准父亲的打算不愿意去而与父亲形同路人,幸运是他成了罪犯没几天,他父亲因保护工友死于破碎电锯之下,使他劳教三个月就接父亲的班并领一级工的工资。
如果这样安稳过着日子,倒也不错,孰料他却成为了枪决七人团的一员。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杀人,他的口供反复这样说:“我喝醉了,他也喝醉了。他先骂我,我们打了起来。他掏出了刀,我夺过了刀。一命抵一命,我偿命好了。”
公安局也没审出什么,尽管他杀人是另有原因,即便是他父亲有那光荣事迹和他有“红五类”出身,都改变不了他在电视剧里提前领盒饭的事实。
一次处决七人,按例要游街示众,以显示威慑力。罪犯所属区和单位有义务出动一些人,沿途呼喊口号,维持刑场秩序,再加上爱看热闹的人,那可算是人山人海的。
从监狱出来时,涂志强没有戴帽子,出于人道主义,一名公安干部要找一顶帽子给他戴上。
这时,一个脸小个小的三十来岁男人出现了,这个男人还是瘸子。他把崭新的“坦克帽”戴到涂志强的头上,也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涂志强说的话。
有了帽子,可以出发了。接下来就是周秉昆出场了。周秉昆称涂志强为“强子哥”,而涂志强称周秉昆为“昆儿”。
对于到刑场去,周秉昆是非常不愿意的,但周秉昆的厂长已经把话说到不留余地了,周秉昆不去也得去。
事实上,周秉昆的出场结果是很不体面的,他晕倒在枪决刑场的观众席上。
夜里,死刑执行地出现的“鬼火”以及“鬼火”的交谈再次印证涂志强已经成为过去,而他还有些事没有结束。
那个三十来岁的瘸子男人是谁?他与涂志强是什么关系?涂志强跟这个人说了什么话?周秉昆是不是真的因为胆子小而被吓晕?留下了这么多悬念,后面应该会说吧。
梁晓声老师说:“我喜欢我笔下的每一个人,我赋予了他们姓名、性格和故事。”
那么,梁老师不可能随便写写就过去,后面肯定还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