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锁莓,儿时记忆中家乡人叫它黄锁蜜,植株带刺,采摘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它的刺细又长,颜色浅,人被扎了痛感会很强烈。在自己认识且吃过的野果中,锁莓是我的最爱。在所有认识的野果中,锁莓的量是最少的,量少主要是因为锁莓树少,要运气足够好才能遇上果大又饱满的果子,从外观跟口感来讲,无疑是最吸引我的,但是它的刺总让人望而生畏,那种深入记忆的刺痛,即使到现在都还记忆深刻。
白泡,也叫野草莓,家乡话叫地的(儿)泡,那是一个不容易用文字形容记录下来的名,我就暂且这样形容吧,好像儿化音重点就对口了。也有红色的,但红色的在我们家乡是没人吃的,原因就是大人告诫小孩,那叫蛇泡,是给蛇吃的,人不能吃。别人吃没吃过不知道,反正我是一次都没吃过,有时候手不小心碰到红果都要赶紧洗洗手。白泡的味道也是极好的,跟咱们平时吃的草莓很像,但是白泡的口感更好,有点甜中带点蜜的感觉,嚼之无渣,没有大草莓的脆,它是偏绵的,不是让人讨厌的软绵,是可以一口咬到底的绵。它自带的独特的果香味,也是很吸引人。它的甜跟绵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黑泡,一种带刺植株匍匐在地上的植物带来的成熟果实。它最初的幼果是绿色的,经历了红色到紫红,最后到黑色证明成熟了。成熟的吃起来非常甜,也是很多昆虫喜爱的口粮,要说吃什么野果风险大,就数黑泡了。嗯,有种跟虫子抢食的感觉。
还有一种不知道名字的野果,即使到现在还是不知道它到底叫什么。植物界它肯定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在家乡,可能是因为它太低调了,低调到被遗忘,注定无名,即使有应该也被遗忘了,失了传承。看到蓝莓就会想到它,在我看来完全是迷你版的蓝莓,只是蓝莓的形状偏扁圆,而这种野果有点圆,偏长,但吃起来果味是差不多的。好多年没吃过这种野果了,它的分布也是不太广,植株还很矮小,很容易成为动物的嘴中食。真担心它会绝种消失。有机会的话,应该去移栽几株的。
火把果,一种因为果实颜色而得名的野果,家乡人叫豆金娘。果实成熟后,一片火红,给人的感觉就是红红火火的。味道的话还行,有的酸甜,有的淡淡的甜,也有很甜的,可能跟生长环境有关系。这种野果不太爱吃,它的果肉因薄而少,占果实大部分的是它的核,嚼之有黑芝麻的脆感却没芝麻香。小时候试过把核除了吃肉,感觉口感好很多,但就是特别费力费时也费人。现在很多绿化带里也有它们的身影,因为人工修剪干涉的原因,感觉它们缺乏家乡那种野生野长的红火与不羁,却也另有一种被束缚的美,带刺的残血美。
^_^以此留下儿时的穷开心,暂且算秘境中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