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群里的课表发下来后,我就对26号的作业开始犯愁。26号的写作话题是要求写5个段子,我上哪儿找段子去?还是5个?
前几日,见群里的大卫端上来一笼稍麦,我定睛一瞧,六个。哈哈,段子有了,还是民间听来的呢,一个好编剧惊艳出场了。
话说这事儿还是发生在那些个王八蛋日本鬼子在我大绥远城(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捣乱的日子里。听度娘说是在开始于1938年的1月。
镜头拉近。
一日,一个叫龟田猪头(我起的名,够不够狠,有再狠的转给我,谢了)的小队长听闻此地有一吃食,相当有名气,好吃还有味儿,打算去尝尝。那时候的绥远城有个远近闻名的饭店,叫麦香村,一个卖稍麦的老店,至今仍在。
我问度娘得知,稍麦二字原写作“稍美”是沿用明代的写法,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在乾隆年间,有位叫杨米仁的诗人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稍麦”二字从明代一直沿用到现在。
度娘还告诉我,麦香村开业于1929年,是由当时大南街“宝和兴”杂货铺掌柜姜明善(山西祁县人)出面,与潘秀仁(原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书记),贾联魁(原国民党部庶务股长)集资开办的。
好了,镜头切回来。
这龟田吆五喝六的迈着他那罗圈腿进了店里,身材就不论了,光是那孙子的长相就丑得吓人,估计狼见了都得跑。好歹也是初来乍到,这龟田先是用小眼镜后面那对老鼠爱大米的贼光扫射了一遍店里,见四下无恙,一屁股坐了下来。店小二见状,微微哈着腰,几个小碎步忙不迭的便凑到了太君跟前。一边招呼着,一边端茶倒水,一边摆放着稍麦和调味,好生伺候着,不知是慌张还是怎么着,一个不小心,茶壶里滚烫的茶水漏了几滴,正好掉在了太君的手背上。
“不好,坏事了,烫着太君手了。”店小二愈发慌了神儿,吓得半死。
再说这鬼子,这一烫一个机灵,拧着八字眉,瞪着小眼,勃然大怒,叽里呱啦的嚷嚷着。店小二焉了,耷拉着脑袋,两手杵在丹田处不停地搓捻着,一脸苦逼,猛的一抬头,看见了太君脑门上冒出的油光里的自己,耳朵里顿时塞满了军刀呼啸的配乐,劈叭作响,腿立刻软了。就在快吓尿时,“啪”的一声,太君一拍桌子,小二这才转回神儿来,扎扎实实的听清楚了一个词,“巴嘎亚路”。
“巴嘎亚路?哦,太君是要八个一笼。”店小二终于整明白了,巴嘎亚路就是八个一笼的意思,太君是嫌稍麦上少了,不要六个,要八个。
“好,好,好,马上来。”店小二飞一般的速度跑到店掌柜那儿,上气不接下气的用手比划着,一着急还结巴了,压低声儿:“快,快~点,太~太~君生~生~气了,要八~八~个稍麦!”
掌柜子一脸蒙圈,还没来得及反应,店小二又以飞一样的速度把一笼八个喜笑颜开的稍麦摆在了太君面前,此时需要来个大特写,太君笑了,香啊!
自此,绥远城的稍麦从原来的一笼六个改成了一笼八个。直到现在,在内蒙只有呼和浩特市的稍麦是一笼八个,其他地区依旧是一笼六个。
段子讲完了。我就问你,这段子遭笑不?这店小二可爱不?这鬼子王八蛋不?
听我讲段子——聊聊“巴嘎亚路”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