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个学期都会收到学校要求的课外选读书目,我看着都不错,有些自己没读过的也想跟着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0312/d3353c3cdb3a6f4b.jpg)
但惭愧的是,最近才刚读完第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这还是前几个学期的选读书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0312/b2734806e99e1960.jpg)
之所以想跟他一起读,一来我觉得这些书目确实比较经典,二来,我也想跟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不过遗憾的是,我刚读完的这本书,孩子根本就没读过。废话不多说,我主要想聊聊这本《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文中的小豆豆,她童年在“巴学园”就学的故事。说到这个“巴学园”,我在很久以前关注过一个北京的“芭学园”,那会儿我大概是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等等,了解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进而关注到北京“芭学园”这样一个学校就是根据这种理念来创办幼儿园,实践这种“爱和自由”式教育方法的。直到今天看了《窗边的小豆豆》,我才知道“芭学园”应该是学习了日本的“巴学园”,这个由校长小林宗作创办于1937年的“奇特”小学(包括幼儿园)。校长小林宗作必须介绍,因为他不是一般的大人,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他有两个例子让我大为震撼,当然这也是震撼到作者的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小豆豆妈妈带她去学校面试,由于她特立独行不配合老师,所以被公立学校劝退,于是妈妈就带她来到了巴学园面试。面试全程是由校长本人和小豆豆单独面谈的。小林校长让小豆豆说说话,说什么都行,然后小豆豆就开启了漫长的一年级小朋友颠三倒四天马行空的话语,每次她停下来之后,校长问她还有吗?她就继续说下去。就这样小豆豆整整说了4个小时,小林校长非常有耐心地听了4个小时。小豆豆说,“无论是之前,还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她说话了”。说真的,我都没有认真听过孩子连续讲一个小时的话。稍稍代入一下小林校长,就觉得这个人真的天赋异禀,要么超级有耐心,要么超级爱孩子,还有着非常持久旺盛的精力。所以这样的教育家,办这样一所学校,真是造福了多少人。让我大为震撼的还有第二个例子。这是小豆豆干的一件壮举。她有一只心爱的钱包放在兜里,由于她有个上完厕所就喜欢往下看的坏习惯,这个钱包就随着她往下看的动作掉进了厕所。那时候的厕所大概是非常旧式的,钱包随着污秽冲进了粪坑。小豆豆想找回钱包,于是找到了偏僻处的粪坑掏口,打开盖子,开始掏粪找钱包。当校长路过的时候,她还在非常卖力地用长勺掏粪找钱包,挖出的东西已经堆很高了。校长问她在干嘛,她回答她的钱包掉进去了。校长说了声“是吗”就走了。过了会儿又来,也只是问“找到了吗?”见小豆豆回答没有,也只是再叮嘱一句“弄完再放回去”就又走了。最后小豆豆把粪池掏空了又填了回去也没找到钱包。但她也不再执着于找钱包,因为自己干了这么一趟活儿,已经心满意足了,更何况校长都没有阻止自己。小豆豆的妈妈得知此事,也惊讶地赞叹校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什么叫爱和自由,这就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她自己去解决问题,相信她能既解决问题,又不会搞大破坏,又能包容她的小破坏。相对于这两个例子而言,那些特别的办学方式倒好像没那么震撼了。比如每天都不会按照课程教学,而是一早发布每天一共学那些科目,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顺序去找老师学。再比如,每天都有很多“散步”课,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散步,沿路聊天认物,不知不觉学习。还有教室里的座位大家想坐哪坐哪,想干什么干什么。这简直是天堂里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毫无纪律可言,规矩也少得可怜,但这样教出的孩子却特别有担当,也很有纪律,因为他们自己受到了足够的被尊重的对待,也变得会尊重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们常说要爱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究竟怎么做才是这样呢?“巴乐园”所做的一切便是真正实践这个准则的教育方式。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