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理治疗技术性理念P191-197
九、借口
1、 借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PRETEXT,就是理由是虚设的,,是先于经验的,是表面上的。这种借口非常常见,并且当事人往往并不清楚,并不是故意的,并不是有意要掩盖自己真实的理由。采用借口甚至成为他的性格的一部分,或者成为了他的行为模式;
第二种借口是EXCUSE,这个词最常用的意思是请原谅。指的是当事人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对方觉得情有可原。找出一个理由,通常是找客观理由;
第三种是SUBTERFUGE,指个体知道自己做的是错事,不怀好意,所以常翻译成诡计,甚至翻译成欺骗。个体为了他本人的利益和方便,找一些理由。
2、 所谓的借口总的来讲,是一种防御机制,严格地说是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保护的是自我,免得自我暴露出来了,让自己清楚地看到痛苦。借口这种防御机制一般的精神病学书里少见,我们把它归到合理化。
3、 借口既然是一种防御机制,那就构成了一种阻抗,所以这是心理咨询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老用借口掩盖自己真实的理由或动机,那他就无法真正地了解自己。一个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他就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4、 荀子讲的好,人的本性是恶的,通过人为才变成了善。善者,伪也。这个伪是人为的意思。“装是人性,不装是智慧”。人做到不装,那是真正看透了,有真正的智慧,他就不装了。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5、第一种借口pretext所提出的理由是在逻辑上的,不是从经验里总结出来的,并且是表面上的理由,用这种理由来代替、掩盖真实的理由,或者真实的目的。
6、第二种借口excuse是知道自己错了,寻找的理由通常是客观原因。精神分析很容易引起病人把自己的问题推到父母亲身上,因为精神分析特别强调过去的历史,强调幼年的经验对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这无意间是鼓励病人该负的责任推到客观上、推到历史上去。
7、第二种借口excuse,找理由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理由不外乎客观的、历史的。
8、第三种借口subterfuse是故意欺骗,在心理咨询中比较少见,在哪里常见呢?推销保健品的、卖保险的、卖理财的、编某人病了借钱的等等。
9、第一种借口pretext在咨询里常见,也就是来访者不是故意要骗咨询师,来访者也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是一种不太自觉的行为。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病人了解这一点。
10.第一种借口pretext,来访者自己都不清楚,不太自觉,不知道自己真实的理由跟动机目的是什么。
11、第一种借口pretext的十种常见的情况:
一、以唯一合理的选择为借口;
二、以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为借口;
三、以过去经验,“这还用说,经验都这样”为借口;
四、以对未来的预测为借口;
五、以道德教条为借口;
六、以为别人着想为借口;
七、以社会环境或身体情况为借口;
八、以别人甚至大家都这样为借口;
九、以明摆着的事实为借口;
十、以命运或者必然性为借口!
12、我们心理咨询师在了解病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帮助病人深入了解自己,那就是洞察各种借口。
13、实际上借口是什么呢,是自欺,他的目的并不是欺骗别人,至少主要是自己欺骗自己,因为自己不好的一面他不愿意看见,这是人之常情。
14、荀子讲得好,善者,伪也。这个伪是人为的意思。“装是人性,不装是智慧。”10个人有9个都得装,人做到不装,那是真正看透了,有真正的智慧,他就不装了。
行为导致的得与失十、得失
1、在心理治疗中,“得”指行为给本人和/或重要他人带来的好处,“失”指行为给本人和/或重要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损失、伤害等,也包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2、保护,这里主要讨论母亲对子女的保护。这种保护带有本能性,保护过程中给母亲带来的正性体验也具有本能满足的性质。
3、如果保护走向过分保护,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心理治疗师至少要做两步,第一步是对母亲的苦心表示理解。我们必须承认,保护子女是母爱的体现,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对此必须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谈得上第二步:对子女不是不管,而是管到什么程度,什么该管,什么最好不管,等等。
4、权力,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常遇到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亲对子女的控制,一种是夫妻争夺话语权。当母亲对治疗师有了充分的信任后,治疗师便可以逐渐启发母亲:我们谁都不愿意在别人严格的控制下过日子,即使控制者心怀善意,因为独立自主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基本心理倾向。
5、被重视,即寻求注意。我们要把被重视这种需要的满足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用个人的身体去吸引别人的眼球。高级形式是被人重视的事物可以离开个人肉体而独立存在。
6、就心理治疗总体来说,许又新教授对个人心理持双重基础观,即个人心理具有社会存在和生物学的双重基础。
第3遍读书笔记补充内容:
7、人的所作所为总是有得有失。不知得失,怎么能明辨是非?因此,得失分析可以看作心理治疗一种可供选择的视角和技术。
8、“得”有内得和外得之分,这源自弗洛伊德的学说,内得指行为过程本身给行为人带来的正性内心体验,外得指来自他人或社会的赞赏和报酬。
9、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如果内得很大,这种行为就容易成为习惯,甚至上瘾。
10、母亲对子女的保护带有本能性,保护过程中给母亲带来的正性体验也具有本能满足的性质。
11、过分保护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独立自主精神,非常不利。但母亲们很难明白这些,更难改。
12、如果一位母亲能领悟到,对子女过分控制所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或满足,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那一切就比较好办了。
13、古人称立德、立功和立言为三不朽,都是被重视的高级形式。心理卫生之道不是对被重视的需要取否定态度,而是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