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与自在人生】
我们经常说的“结婚”有三个观点:
• 精神性的结婚
• 动物性的结婚
• 社会性的结婚
“精神性的结婚”:如字面意思一样,是灵魂的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两个人的爱情。只要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即便是不在户口本上体现,也是精神上的结婚。
“动物性的结婚”: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样,都需要性伴侣。据说即便总在精神上和社会上出现不和谐声音的夫妇之间,只要肉体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也不会分开。
“社会性的结婚”:户口本上标明结为夫妇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社会性的结婚的重要因素。社会上很多未婚女性对结婚对象有“高收入、高学历、高社会地位”“颜值高”等高要求,这些要求其实是和“社会性的结婚”挂钩的条件。也就是说,作为这种符合高要求的对象的配偶,自己可以获得社会性的利益和社会性的承认。另外,结婚并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庭结合的问题,因此三者之中“社会性的结婚”的比重逐渐增高。
本来结婚是“结不结婚”的问题,但不知何时被偷换成“能不能结婚”的问题,导致很多女性的自我肯定感下降。现在不管我们有没有结婚,一直笼罩在“社会性的结婚”的结婚制度的大伞下。
只要在这个伞下,我们就有安心感。只要走出去,就会被雨淋湿——流行的社会婚姻观念。实际上,有很多时候伞外的天空是晴朗的艳阳天,一望无际。这把“伞”可以置换成“日本社会的常识”。
那居住在日本的我们,要怎样来理解结婚呢?
• 融入婚姻制度中,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全部可以吗?
• 把婚姻制度为我所用进行人生设计,行得通吗?
• 摆脱婚姻制度的框架,选择自由超脱的人生行不行?
自问自答以上这三个问题,就能找到自己与“结婚”保持良好关系的恰当位置。
不过,断舍离发源于瑜伽哲学的思想,因此总是站在动摇既成观念的立场上,最优先考虑那些因无意识摄取的观念和价值观反而把自己困住的情况。
从这些角度来看,想要挑战“结婚”这项“冒险旅程”,最重要的是像维护“空间环境”一样,不断地坚持“保养”和维护夫妻关系。重要的就是“保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