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断舍离创造怡然生活
最后,我们来谈谈断舍离能让你过上怎样的生活。
警界人士和媒体记者都亲口说过,很多罪犯的家,总是乱七八糟地扔着很多东西,生活很颓废。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其实是“原因与结果”的具象化。
住所的相是可以改变的。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人生最大的罪就是不快活。犯罪出现可能有其直接原因和导火索,但肯定是不快活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催生犯罪者不快活的原因很可能有“乌七八糟颓废不堪的居所环境”这一因素。
改善居所环境,最主要的就是有意识地“排出”。
让我们的生活产生“流动感”,人生出现新陈代谢,明白舍弃的辛苦,就更慎重地对待获得。有意识地入手让自己发挥更好机能的东西,不久,物品量压缩成适度,生活范畴也得到最优化。
很多人因断舍离“成功减肥”,还有的人“开始存下钱”,饮食和财务上出现意识改革。
换句话说就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作者翻阅成功学的商业书籍或励志书籍时,发现书籍中共同之处有三大原则: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的思维和前面谈到的“时间轴为现在”“重要度轴为自己”的思维是相通的。
随思‖《断舍离7》(82)对杂物挑选取舍的两个标准与开拓人生的方法相通,利用断舍离,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的质量。
“现在”的“自己”压缩物量,只入手保留与自己关联度较高的物品也表现出“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磨合”。
在不断坚持断舍离的过程中,居所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陈代谢加速循环,这时候自然而然上升的境界被定义为“自在”。它指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悠然的、各方和谐的状态。
一旦家里杂物减少到最适度,在精神方面的人际关系也会改善,也就是人生本身一定会流动起来,进入了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
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再像从前一样紧绷着,变得舒畅轻松起来,而且笑容总是挂在脸上。
一个学习断舍离的人告诉作者,自己的插花能力提高了,她不仅锻炼了自己观察空间整体的审美眼光,明白了如何搭配花和枝叶才能为空间画龙点睛,同时也对花材、花器的挑选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像从前那么迷茫了。
也就是说断舍离培养了全局眼光,又提高了关注细节的精度。
作者在接受采访时经常会被人问到”有没有扔掉东西后会发愁的事情呢”,作者经常这么回答“请试着先扔掉东西,再发愁吧”。
设想“扔了东西会发愁”的只是“现在”的自己。“扔了东西会发愁”就像一种增压训练。一定程度的负荷是提高自信心的一种方法。
随思‖《断舍离7》(82)从实际情况上看,“因为处理掉多余杂物,人生才重新恢复光芒”的人远比“因为扔掉东西,之后特别发愁”的人要多得多。怀着愉快的心情,利用“加分法”,积极地、反复地实践断舍离,这个过程让我们即使碰到什么困难,也能带着明媚得犹如乐天派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确信自己“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人生变得自在、怡然。
曾有一位僧人这么形容断舍离: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这番话是精通佛法的高人对断舍离的诠释,“断舍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的死而进行的训练。
所谓“占有”只不过是在物质这一悠久历史长河中随机截取了一小段水流,那么我们要珍惜自己与所谓“占有的物品”之间极为偶然的缘分。当缘分终结时,我们要痛快干脆地放手。
随着不断压缩自己周边的杂物量,这种“珍惜当下,缘尽放手”的意识会逐渐在内心生根发芽。
东西越压缩,就越能激发对当下人事物的珍爱之心。
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可用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断舍离。
随思‖《断舍离7》(82)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断舍离》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附录《断舍离》部分内容摘录
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从现在开始,我要给大家介绍实践断舍离必不可少的思考法则了。
如果看完了前面的内容,想必大家也能感觉到,断舍离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总而言之,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都扔掉就行了。
那从现在开始,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实践断舍离时必不可少的思考上的窍门。至于“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没有必要按照“衣服篇”、“厨房篇”之类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思考就行了。不过,要怎么样才能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呢?下面我马上给大家介绍。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假如这里有一副我正在用的眼镜。
如果我拿着这副眼镜对你说“请用吧”,你也不一定会用吧。可如果要是问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被使用的。同样是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定却是因人而异。这也就是说,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那么,在你的家里,单单只是因为能用就留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呢?
比如说,便利店里的一次性筷子。如果问能不能用的话,答案显然是能用。可如果要是问我用不用的话,那答案就会是我不用——“我才不愿意用那种东西呢!”尽管如此,这种一次性筷子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填满了你的整个抽屉,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因为丢掉会很可惜。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心理不是吗?
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还是拿眼镜和筷子的例子来说,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带着这种观点再回来看看我们的房间,你就会发现,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地方,就全都塞-满了买蛋糕时送的保温袋、已经干透了的--湿--纸巾、免费赠送的圆珠笔、住旅馆时送的小毛巾之类的杂物。这些东西很难说是“经过精挑细选才留下来的”。也就是说,收纳这些东西,只不过在做垃圾分类。如果大量累积类似这样的东西,就说明自己已经进入了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毫无知觉的状态。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电视新闻里经常会把一些人称作是“垃圾屋的住民”。那些人住的地方已经超越了垃圾暂放处的状态,成了一个真正的垃圾场。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那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就不是毫无知觉,而是彻彻底底“没感觉”了。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经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比如家人离散、失去所有财产等等。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加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不过,与此同时,快乐和舒适的感觉也一并丧失了,他们只是隐隐地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包围着,这多少能减轻一些寂寞感。这种人会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没感觉”吧?不过,大多数人都还没到这种程度,所以请放心,我们还是可以改变思考模式的。
主语到底在哪里?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到物品的品质与数量,就能做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断。在毫无知觉的时候,即便是空了的打火机,你也不会扔掉它,而且还
可能当宝贝似的留着。不能用的话,就扔掉!这样,才能开始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这样的思考模式。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自己与物品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关系置换成人际关系来看看。
已经成为了垃圾暂放处的房间,就好比是被各种人围绕着的生活状态。也许你会说,反正是人,就让他们待在我家好了。可是,他们是你根本就不认识的陌生人,而且满屋子都是,这是不是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呢?
如果能稍微提高一点,让主角从可以用的物品挪到自己身上,物品是否有用全由自己决定,这也可以说是飞跃性的进步了。拿人际关系来打比方,这就是从四周都是陌生人上升到了四周都是认识的人的阶段。此时,身边人的数量会比前一个阶段有所减少,让你觉得轻松一点。这就好比是你到了国外,四下里全都是外国人,好不容易碰上了个本国同胞,这一定会让你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如果把你与人的关系再往前发展一步,就到了需要确认能不能把对方叫做朋友的阶段。这个阶段,就要引入时间轴的概念了。也许某个人与你的关系在过去很不错,也就是说,某样东西过去曾经是对你很重要的宝贝,会让你涌出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但在今天,这个人与你的价值观发生了分歧,已经不如从前那般亲密了。这种时候,与其勉强自己“立马把这个人拋掉”,倒不如先适应现状,学会接受这种变化。换句话说,就是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
非得这样的话,可能很多人都难免有些于心不忍。不过,除了个别极为特殊的例子之外,人际关系本来就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就算是莫名其妙地渐行渐远了,也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不过遗憾的是,物品不会像人一样主动从你身边溜走,因此所有的判断及判断之后的行动——是扔掉,还是送去二手店,还是送给谁——都要由自己主动去做。
反复几次之后,你就能渐渐发现对当下的自己来说,什么是不必要的了。曾经有学员把这种状态形容为“虽然在扔东西,可是垃圾却不停地冒出来”。在这种状态下,连街上卖的东西看起来也全都是垃圾了,人的思维模式真的可以改变到这种程度。在断舍离里,这种状态就叫做“对破烂儿的IQ”的提升。
如果还能持续进步的话,就能到达更高的级别——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和很多人进行非常深入的交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所选择,而且是在众多人里选择两三个。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精挑细选后的状态。
案例八 以一副假牙为契机,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
十年前,胜美女士丈夫的突然离世令她的身心都失去了活力。她一直都无法接受丈夫的死,也无法接受随之而来的生活上的变化——必须一个人住。她家一团糟的厨房仿佛代表了她十年来的悲伤感叹,而她现在终于也发觉厨房的惨状已经到了极限,决定要开始断舍离。
她铁了心,每天空出两个小时,连续三天,把堆积了十年的东西全都消灭得干干净净。而且,她还在水槽的角落里发现了亡夫的假牙。看到它的时候,胜美女士大笑了起来:“想必他在那个世界吃饭吃得很辛苦吧!”她觉得这副假牙简直就象征着她对丈夫的思念。
现如今,她能够这样大笑着接受丈夫离开的事实了。而且,这种真切的感受令她彻底转变了对物品甚至是对心灵的态度。现在的她觉得,只要把重要的回忆放在心里就好了,东西则完全可以扔掉,好让自己重新恢复当下该有的状态。如此一来,过去的痛苦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殆尽了,她的房间也焕然一新。
就这样,以断舍离为契机,胜美女士接受了丈夫的死这一异常艰辛痛苦的事实,而且她也能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迈向人生的又一阶段。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随思‖《断舍离7》(82)自拍天高云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