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依据了,为了孩子,请慎用赞美
《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 》–––理查德·怀斯曼
研究结果表明,赞美孩子的聪明与才华,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为什么赞美会得到违反直觉且具有破坏力的影响呢?
根据米勒与德威克的说法,其中几种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告诉孩子他们天生聪明,可能会让他们感觉良好,但这同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畏惧失败的心理,导致他们尽量避免挑战,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自己无法取得成功,会非常难堪。
除此之外,赞美孩子天生聪明,这无形中给了孩子这样的暗示,即他们并不需要努力工作,就能有良好的表现。正因为如此,这些得到赞美的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实质性的努力。
遗憾的是,如果他们接下来得到较低的分数,会让他们彻底失去前进的动力,内心产生一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毕竟,低分意味着他们并不如别人赞美的那般聪明,而他们对此也无能为力。糟糕的结果带来的心理影响绝对不能低估。
在米勒与德威克实验的某个阶段,他们要求孩子告诉同学自己在解决困难字谜时的得分。几乎40%之前得到过赞美的学生会夸大自己的分数,而之前未获赞美的学生其比例却只有10%。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赞美都会带来糟糕的结果呢?到目前为止,我只讲述了米勒与德威克的三组实验中两组实验的结果。在孩子们一开始得到“做得好,你们答对了80%的题目”的反馈之后,第三组的学生同时也得到了一句话的赞美。只不过,研究人员这一次赞美了这些学生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天生的能力。
与前面两组孩子相比,得到这些赞美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在选择具有挑战性与简单容易的任务时,只有10%的孩子选择了容易的任务。相较那些被赞美天生聪明或根本没得到任何赞美的学生,这些得到“你肯定付出了许多努力”赞美的学生认为,解决困难的问题会更有趣,并且更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去解答它们。在做最后一套容易的测验时,这组孩子的得分要比第一次明显高出许多。
研究结果表明,赞美别人付出的努力与赞美别人天生的能力迥然不同。根据米勒与德威克的说法,那些被别人赞美“付出了许多努力,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孩子更愿意在不理会后果的情形下大胆尝试,不会因为失败的恐惧而选择逃避。因此,他们想要学习更多知识的渴望就会压过他们获得低分时的恐惧,他们也更愿意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然,这些孩子在日后面对各种测验的时候,都会产生更努力去尝试的动力,因此也更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即便他们在未来的测验里遭遇失败,也会轻易地将自己的低分归结为不够努力,从而避免了获得低分时产生的那种无助与绝望感。
用行动转化“能量”赞美的技巧:
为了让孩子感觉良好,我们很容易陷入赞美他们的天赋与能力的陷阱。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赞美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赞美更应该专注于孩子付出的努力上。比方说,当你的女儿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可以表扬她付出了多大努力,说她安排学习时间非常妥当,应该是克服了很大的压力才表现得如此良好。
与此类似,当你的儿子在学校足球队里成为主力队员,你可以表扬他,说这是他努力训练与其他队员共同合作的结果。这种类型的赞美会鼓励孩子们面对失败时继续努力,展现出坚忍与达观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保持专注,你可以就孩子使用过的一些方法或是策略提出反思性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或是“你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呢”,然后你要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具体的表扬,比如“你今天在足球场上表现不错”,而不要说“你天生就很会踢足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