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时候,如果大人想吓唬孩子,用一些不知名的妖魔鬼怪就够用了。实在不行,棍棒相加也管用。现在的孩子有点惨,大人时不时用"输在起跑线上"吓人,经常是孩子一脸懵逼,大人反而把自己吓出了焦虑症。不过,被妖魔鬼怪吓过的孩子,长大后一般不太会留下心理阴影。而被"起跑线"吓过的孩子,有些人真可能一辈子被不安全感、焦虑感控制。但这并不是说,以前的孩子更幸运,只是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起跑线基本被拉平了,跑得远近基本靠体力。但在当下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机会不均等,内卷严重的社会环境下,即使给父母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忽视那条吓人的"起跑线"。这也就造成了人们主动或被动卷进一个又一个"起跑线"上,争先恐后朝前奔。造成的后果是:跑得太着急了,容易忘记自己是谁,为什么出发。
这几天父亲住院,在鬼门关走了无数个来回,今天医生宣布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家人们都松了一口气。其实,这是所有人终究要面对的问题,或者说,生老病死是一个100%的确定性命题,跟贫富无关,跟是否牛x也无关。但问题是,现代人的预期寿命更长,所以不可避免会面对更复杂的"起跑线"困扰。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就至少可以给出五项,比如说自己养活自己,活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每一项基本都对应一条"起跑线"。当然,因为价值观不同,每个人对这些起跑线的定义不同,每个要素的赋值也不一样。但从一般意义上讲,马斯洛提炼的东西还是有普遍价值的。托现代文明的福,现在各种"起跑线"的门槛在不断降低,公平性也越来越高。一个人只要方向不错,肯努力,再加上点坚持,一般都能瞄定靠谱的"起跑线"。如果再幸运一些,加上点天赋和运气,一飞冲天也是有可能的。但这几个要素的赋值是有顺序的:方向,努力,坚持,天赋,运气"。从前往后是价值投资,从后往前就是投机了。重新回到"起跑线"话题上来,一个人不可避免要面对几次"起跑线"的问题,来决定选择什么方向,如何跑。
第一条"起跑线"是找到大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成为白富美高富帅,也不是非要当人生赢家,这些都太空泛了,基本没啥价值。这个方向其实是要发现并呵护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这也是给人生第一道"起跑线"赋值的核心要素。娃娃是启蒙时期,学习是本能,这个时候不需要让孩子飞,而是让孩子在爬中找到乐趣。可惜。因为很多熊父母和熊老师的急功近利,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孩子连方向都没有找到,哪里有输赢之说。
第二条"起跑线"是养成"努力+坚持"的习惯,并当成真正的信仰。在这个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中,哪个领域都不缺少刨食的人,所以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更加努力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沿着金字塔走得更高。有人说,我就愿意躺在金字塔底部悠哉悠哉,那只能说他不知道底层之苦,之累,之没有希望。这么说吧,努力是一个人有机会站在第二道"起跑线"的基础,是一个人"活得更舒适,更有尊严"的敲门砖。
第三条"起跑线"是已经远远领跑后,到了跟自己较劲的阶段。是厉害到像苹果、华为一般,需要"又一次找方向",据说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终局之惑。按照"二八原则",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就不用替人家神仙操心了。
第四条"起跑线"就是死亡线前的最后一条了。惊不惊喜,不管前面跑得快慢,所有人又会被衰老、疾病和死亡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当热,这并不意味着前三条起跑线"没有意义,毕竟人生的价值恰恰是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实现的。只是第四条"起跑线"和"终点线"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考虑更多。为什么不早一点想想这一条线呢,这可是其他三条线的修正线。在任何你想得瑟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想歇歇的时候,都会把你拉回来。
经过父亲的这次生死大考,除了疲劳和恐慌之外,感觉还是想明白了几件事,至少可以给在各个赛道上忙碌的人提供个参考,尤其是给家里的几个熊孩子们参考一下。简单归纳了一下,大概是这么几点:"生些娃,存点钱,长点心,马上行动。"
趁着年轻生些娃还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早生,多生。不仅会让你的生命多了很多乐趣,人老了,娃是刚需,也是保证尊严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养老基本不靠谱,关键时候还是自己的娃管用。
趁着年轻多挣点钱还是必要的。如有能力,越多越好,五十岁前还是要有财务自由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钱能解决很多别的东西解决不了的问题,能用钱解决的就尽量少欠人情,还不起也不好还。
趁着年轻多长点心还是必要的。凡事早做准备,早规划,包括自己一辈子想怎么活,如何找方向,如何努力和坚持,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如有的话,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过得很快,别稀里糊涂瞎混,一眨眼就一辈子了。
趁着年轻马上行动还是必要的。所有的复利都是靠时间创造,所以从死亡向前看,未来的每一天都算是"趁着年轻"。行动吧,包括从今天起好好努力,善待自己的身体,尽到自己的责任,该断舍离的就断舍离吧,要不可就真来不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