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教育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

作者: 5326ce695239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2:54 被阅读162次

    最近一周在看《北大哲学课》一书,虽然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叙述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的观点主张,没有深入解刨其中的哲学内涵,但总的来讲也算能对整个哲学史有个总体把握。读此书时我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疑问——哲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哲学?纵观整个哲学研究历史,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我所理解的就是,关于自然宇宙以及人异于动物所在的科学逻辑伦理等的思考。无论是贫穷落后,在物质生活还未被满足的古时代,还是科技发达生活富足的近现代,人们都未曾放弃过对哲学的思考。因为人生活在自然宇宙当中,面对着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我们总是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如何塑造人的以及人是如何影响自然的。另外,人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性,而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以及如何构建社会的形态等等问题,就必须被提出来加以讨论。正是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思考,才有了科学的进展,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儒墨道法,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社会的精神基础,后世所有的主张都只是为他们做注脚。即使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出世和轮回的思想也始终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框架之中。相比于西方世界,中国的哲学重点更多在于社会伦理上,却很少关注自然科学,这是一大缺陷。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是实用工具主义的,理论上少有建树。中国虽然没有盛行宗教,但由于中国的辩证逻辑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使得中国哲学家关于哲学第一性问题上,基本上都是唯心派的。以致于五千年历史,反反复复,都是封建社会的面貌。

    而西方哲学两条腿一齐迈进,一方面探讨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在探索自然科学,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从而提升了人的认知。从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开始,他们就很注意对科学和数学的探索,特别是亚里斯多德这个百科全书式学者,更有许多朴素的自然见解,直到中世纪后期一直都是权威。但这权威也深深阻碍到人们思想的自由,西方的宗教过度地维护自己的信仰,而且宗教信仰的力量太强大,致使许多优秀的唯物论者都要强行设置上帝的各种荒谬属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等自由的人权主义掀起了浪潮,对宗教和专制君主的批判达到高峰,大航海时代更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哲学迎来了它的高产期,培根,洛克,孟德斯鸠,康德和费尔巴哈等等,为哲学注入了新的有机思想。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我觉得哲学更像是所有科学的助产婆。哲学不能产生确切的科学内容,但是却能催生科学。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使得理论研究有个明确的前进方向,从而指引着实验的逐步进展。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使得我们能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能有正确的感知。当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处处可以取代人类的时候,关于机器人的意识和伦理问题的争论的时候,也许只有哲学才能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大哲学课》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g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