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见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作为历史的智慧案例,很多的抉择也是依据能否保存实力而确定的,正如古语所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接下来我们分享几个实例:
一、革命早期毛泽东有一次被国民党军给抓了,在回营的路上趁敌人不注意就跑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买通了其中的一个小头目。
二、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期间,毛主席反对同国民党配合打运动战,主张采取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策略,而不是为了要展现实力担当很吃力的去消耗部队。
三、革命早期“三大起义”接连受挫,毛主席通过分析中国各阶层力量特点,进而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以上这些选择看似英明睿智,但其背后潜藏的道理却很朴素,那就是不要鸡蛋碰石头,保存自己的同时最大程度消耗敌人,如果当时一怒之下,决定摆开阵势决一死战,那么只能是乘一时之气而断送了革命前程。
回归到个人,好的决策是什么,可以通过这三问来判断:是否有利于成长?是否能让你更健康?是否能让你更富有?符合这些标准的决策,就是好决策,把握好原则,变得更加坚毅、自信、果断。
网友评论